中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位于广袤、美丽的黑龙江三江平原腹地,地理坐标是北纬46°28′15″至46°58′39″,东经137°27′50″至132°15′38″,东与宝清县为邻,西与集贤县接壤,南依双鸭山市,北临富锦市,距离宝清县87公里、集贤县64公里、双鸭山市74公里、富锦市33公里、同江市140公里、佳木斯市123公里。友谊农场总控面积188 81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0 429公顷,辖11个农业管理区,人口10.26万人,建场以来已累计生产粮食342.81亿斤。

中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友谊农场标准化农田

友谊农场始建于1954年,是苏联政府当年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农业项目。1954年10月12日,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祝活动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致函毛泽东主席,提出帮助我国建设一个拥有二万公顷播种面积的谷物农场, 赠送一批机械设备并派专家进行指导。毛泽东主席当即复函表示欢迎和感谢。农业部随即派中苏两国专家进行勘察选址。1954年12月7日,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三道岗建设一个大型谷物农场,并命名为"友谊农场",它的起步就被国家定位现代化农场标准,要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63年蹉跎岁月,63年风雨兼程,在这片令世人瞩目的黑土地上,友谊农场人在我国现代化农场建设史上创造了十个第一:它是我国"一五"期间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由国务院任命农场场长的大型谷物农场;全国第一个由原苏联政府赠送成批农机和设备,援建的农业机械化农场;全国第一个启用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农场场内土地整理平面图,使农场开发建设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的农场;全国第一个引进国际最先进农业机械,率先实现农机现代化的农场;全国第一个接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指导的农场;全国第一个实施精准农业项目,农业生产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农场;是全国土地总控面积第一、耕地规模第一、农场总人口数量第一、农场创建以来累计产粮第一的农场。

中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北大荒农机博览园

中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大豆中耕

友谊农场在国家粮食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上,巳实现了基础农田设施配套化、农业机械装备精良化和高科技集成转化应用模块化的"三化模式",农业标准化覆盖率100%;综合农业机械化率98%,农机总动力42.7万千瓦;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8%,奠定了友谊农场粮食生产优质、高效的坚实基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场自1954年建场,1955年产粮至今已累计向国家上交商品粮315.50亿斤,粮食商品率92.03%,年均上交商品粮5.17亿斤。 "十一五"期间,农场四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光荣称号,2010年农场同时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标兵"称号。"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农场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2015年农场又连续三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王震、李克强、回良玉等先后来友谊农场视察,使友谊农场誉满四海。

友谊农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红色旅游胜地,2012年友谊农场被列入《中国红色旅游系列丛书》国家卷的经典景点景区目录,成为2012年黑龙江省新入选的10处景区和黑龙江垦区仅2处入选的景区之一。

中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九曲七星河

中国最大的农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挹娄文化风情园

这里有距今约1800年前的挹娄文化遗存;有展示挹娄古城出土文物及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珍贵历史图片、文物的友谊博物馆;有纪念原苏联政府援建友谊农场勘测、开荒、建场这一伟大友谊的"中苏友谊纪念碑";有垦区干部的楷模、建场初期友谊农场场长"王正林纪念碑";有象征着友谊农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开荒建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旗旧址";有记载了中国农机发展历程、收集农机具最全、规模最大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2016年友谊农场再次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黑龙江省入选的12处景区和黑龙江省垦区仅2处入选的景区之一。

友谊农场现代农业的大气磅礴,城镇风光的各异风情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彰显友谊农场这块神奇土地的无限魅力,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照片来源友谊农场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