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正東:投資區塊鏈?要慎重!

倪正東:投資區塊鏈?要慎重!

“我只做自己看得懂的,看得明白、擅長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趕潮流。我們當然也要關注潮流,但是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小心對待。”清科集團的創始人、董事總經理倪正東,日前在由浦發硅谷銀行召集的“中國科創企業2018展望”發佈會上,對區塊鏈這一新興科技投資方向,表達了自己謹慎的樂觀。

一方面,倪正東肯定“區塊鏈是一個新的東西,有很多機會,確實是一個值得學習的領域”,但是另一方面,面對進入2018年以後,整個IT科創領域和投融資領域都把區塊鏈當成是2018年的最大風口,他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第一,從技術層面,所有的人都一致認為區塊鏈是好東西,但是區塊鏈技術要結合應用場景才能產生價值,所以只能說區塊鏈是一個技術方向,應用前景到底多大,沒人知道。第二,從金融行業來看,區塊鏈就是對數字貨幣的應用。但是金融領域的特點就是要接受監管,強監管,這裡不可能提供一個理想化的完全自由。第三,所有的投資和創業項目,都只能在政策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去參與,有法律風險的事情,不能做。”

在倪正東的認識當中,中國的科創領域的創業項目和投資方向,始終存在“一窩蜂”和“追風口”的誤區,這在他看來,不僅對投資機構自身造成了非常大的投資風險,而且對整個行業也產生了誤導。“幾年前,O2O被大家當成最大的風口,一個做投資的朋友,一口氣都了30多家這樣的公司,有修指甲的,有賣海產的……結果都打了水漂,剩下的都是眼淚。”所以倪正東很慎重地提醒,整個行業要首先好好學習和研究區塊鏈技術本身和其應用場景,只有當區塊鏈真正有了切實的用戶,尤其是有了較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才是其能真正發揮價值的時候。

在本次會議上,浦發硅谷銀行發佈的《中國科創企業展望2018年度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一年內中國市場的VC投資金額超過了前所未有的2000億人民幣,融資金額達到了3400億人民幣。而單筆融資金額在1億美金以上的大額融資事件,中國市場有89起,美國有98起,兩者已經非常接近。而單個科創企業獲得的投融資規模也進一步上升,以滴滴為例,合計的融資規模超過了95億美金,而在此前5年,2012年一整年中國市場的所有基金總計的規模差不多100億美元的量級。

該報告還進一步總結了中國科創企業目前做面對的諸多挑戰,如人才招聘、稅收、生活成本、網絡安全等。但是報告重點指出,中國的科創企業如果希望真正躋身於全球性的平臺,需要從五個方面做進一步的提升:早期投資、全球業務拓展、增加技術投入和人才獲得。

“騰訊是今天中國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但是騰訊源自於海外的收入,一年的收入只相當於蘋果公司三天源自於海外的收入,這個對比是非常非常驚人的。”硅谷銀行中國董事總經理吳昊在演講當中強調,真正要打造頂級的全球科創企業,絕對是不能完全依賴於中國市場,必須要拓展海外業務,否則的話這些公司的長期增長前景是面臨很大壓力的。而且雖然中國科創企業總體的研發投入已經非常接近美國,但是就中國的科技企業而言,絕對投資於科研研發的預算還不到美國的30%。在人才方面,中國目前AI專家等數量只相當於美國的6%,即使把華裔在美國工作的AI專家考慮在內,也只有16%。“從長遠來看,對於這種全球人才的競爭會是我們中國企業面臨一個最大的中長期的挑戰。”吳昊說。

事實上,從2016年的AR/VR,到2017年的AI,再到今年剛剛開年就“起風”的區塊鏈,中國的科創領域始終保持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因此對技術的關注和對市場的反饋也更加機敏有效。而如何將這種活力轉換成整個行業有序、有效、有價值的發展,依然需要中國的科創企業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