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大唐·188回 當秀才有多牛?這才是隋唐時期秀才的真實含金量

侃大唐·188回 當秀才有多牛?這才是隋唐時期秀才的真實含金量

上回說到,李義府的存在,讓李治開始對自己的政治安排有了一絲警覺。

所有一切要從顯慶四年講起。

大家一定記得,這一年長孫無忌被誅。而在查辦這一天字號大案過程中,卻並沒有出現李義府的身影,從頭到尾幾乎都是許敬宗一人在勤勤懇懇地給長孫無忌挖著坑。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也很簡單。不是李義府不想抓這份功勞,而是此時的他已然自身難保。

老實講,對於我們傳統史書常常喜歡用忠、奸、善、惡來給人貼標籤的做法,本人一直是持保留態度。因為很多人和事,一旦真正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是非對錯往往就不見得那麼容易判斷了。

但對李義府,真的是個例外,因為無論橫看豎看,這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想從他身上找出點閃光點,難度係數還真不是一般的高。

說起來喊這位仁兄一聲“李貓”其實並不太全面。“貓”只是說出了他為人狡詐,卻忽略了他走狗的本性。

從永徽六年義無反顧地加入高宗陣營,全力為廢后立武搖旗吶喊的一刻,李義府便在官場上一路高歌猛進。

由從七品的中書舍人到正三品的中書令,由眼看要被趕出京城的喪家犬到炙手可熱的當朝宰相,李義府僅花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這個華麗轉身,升遷速度之快估計連他自己都是一臉大寫的驚歎號。

至於進步的秘訣,說起來也不算複雜,借當代職場套路概括一下基本就是:領導聽牌我點炮,領導講話我聽嗑,領導敬酒我先喝,領導私事我禁說~~~

總之一句話,想領導所想,急領導所急,指哪打哪,逮誰咬誰,發揮一切聰明才智,堅定不移地將走狗路線貫徹到底。

顯然,像這種既會搖尾巴又能咬人的狗,一旦跟對了主子,那絕對是要飛起的節奏。

所以一直到顯慶四年,儘管李義府背地裡缺德事兒幹了一籮筐,但不管誰去彈劾他,李治始終睜一眼閉一眼,能糊弄過去就糊弄過去。

但還是老話講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夜路走多了,撞見的不光是鬼,可能還有真神。

最先把李義府搞下臺的,是與李義府同為中書令的杜正倫。關於這個人大家不熟悉沒關係,只需要記住一點,他很牛。

為啥牛?

答:他是個秀才~~~

沒錯,千萬別拿秀才不當知識分子,因為人家杜大人中的那可是隋文帝仁壽年間的秀才。要知道,隋代科舉剛剛創立,還沒整出狀元、榜眼、進士及第這些大家喜聞樂見的套路。所以當時凡是通過了科舉考試的,統統都稱為秀才。

看上去好像沒那麼難是吧,但如果我告訴您,大隋傳國三十七年,能拿到秀才文憑的總共還不到二十人,估計您就會感嘆還是社會主義好了。

侃大唐·188回 當秀才有多牛?這才是隋唐時期秀才的真實含金量

順便多說一句,大家都熟悉唐代科舉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意思是說當時考中進士科與明經科雖然都算登科,但其中難度差了十萬八千里。

可在唐代考中秀才科的牛人們眼裡,不管進士還是明經,果斷都是一水兒的小兒科。從武德到貞觀,所有秀才加到一起也根本沒幾個,簡直比狀元還狀元~~~

正因為當秀才的難度實在太大,所以慢慢地大家乾脆直接棄療。到了李治時代,儘管沒有官方表示,但秀才科已經在事實上被撤銷了。

所以,當看到李義府這種靠投機鑽營起家的小人,竟然有朝一日能和自己平起平坐時,老秀才杜正倫那真是打心眼裡犯著膈應。

恰巧李義府也不是心胸開闊的主,平時藉著皇帝的恩寵狐假虎威慣了,忽然發現有人對自己不買賬,這口氣豈能咽得下?

既然互相看不順眼,那剩下的就是在皇帝眼前互相撕逼的節奏了。

杜正倫上疏罵李義府,李義府就上疏反罵杜正倫。雙方你來我往,大有大戰三百回合的架勢。

高宗李治原本此時正處心積慮地與長孫無忌和關隴貴族們做著最後一局的較量。結果這兩個自己一手提拔起的干將,不僅不槍口一致對外,反而互相先掐了起來。李治頓時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既然拎不清輕重,那就統統給老子滾蛋!

懊惱中的李治直接一紙詔書,將杜正倫和李義府兩人統統貶出了京城。

關於杜正倫,沒啥懸念,老頭子歷經兩朝五代,本就已經是風燭殘年,這一貶也就相當於給他合上棺材蓋了。

而李義府則完全相反,這次貶黜讓他那原本就陰暗的心更多了一層戾氣,很快他將以更兇狠的姿態迴歸。

侃大唐·188回 當秀才有多牛?這才是隋唐時期秀才的真實含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