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世界中最典型的兩個「郭大俠」:一個來自金庸,一個來自古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俠。

武俠題材式微,優秀作品更是鳳毛麟角。但倘若我們將時光回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武俠的高光時刻,無論是小說,抑或影視劇,鱗次櫛比且可圈可點。


金庸與古龍,作為新派武俠的兩大宗師,其影響力自是不必多說。他們都塑造了許多深入街頭巷尾,婦孺皆知的經典人物。本次筆者就想與大家討論一下這兩位大師筆下最具代表,最典型的的兩位“郭大俠”。

武俠世界中最典型的兩個“郭大俠”:一個來自金庸,一個來自古龍

郭靖

郭靖,他的優秀不在於智慧,不在於悟性,但也恰恰是因為這樣平凡和憨厚的特質,與他後來所成就的人物形象,產生了極大的反差。

金庸先生筆下最出名的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郭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能夠成就這八個字卻絕非易事,或許只有郭靖這樣的人,才有可能做到。

郭靖,是一個努力的人,所謂“天資不夠,勤奮來湊”,但凡他遇到希望,哪怕是一丁點,都不會輕易放棄,無論是練習武功,還是據守襄陽。

郭靖,是一個耿直的人,忠君愛國,溯源求根,他是大宋的子民,理應為大宋而生,為大宋而死,無論武功是高是低,能力是大是小,虔誠於祖宗血脈,忠誠於家國同胞,是他必然的選擇。

郭靖,是一個有生命,有追求的人,雖不可言及“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但生有所往,心有所願,重義氣而輕生死,是大致不差的。面對鐵騎南下,族人蒙難,他自然不會出世隱遁,逍遙山林。

只有這樣的郭靖,才符合查翁的情懷和理想,才符合那一句不斷被人傳頌的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喚一聲:郭大俠,俠名千古!

郭嵩陽

郭嵩陽,是一個痴迷於劍道的人,可是劍道又是什麼呢?都說的古龍的江湖小,地方不太大,人物不太多,故事不太長,他將更多的筆墨留給了人物的內心爭鬥和細節渲染,某種程度上,我從來不會認為人的內心革命,會比社會運動遜色多少。

在《陸小鳳傳奇》中,西門吹雪,葉孤城約戰於紫禁之巔,論及劍道,可謂微言大義:劍之精義在於誠,誠信正義,方可至劍術巔峰,不誠之人,不足論劍。

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好的劍道,郭嵩陽誠於劍,必先誠於人。試想那日,他與李尋歡,楓樹林中,電光火石之間,劍光起,刀鋒折。郭嵩陽不敗而敗,李尋歡不勝而勝,傾蓋之交,不過如此。

李尋歡的武功與修為自然可怕,但更甚者則是他坦蕩之胸懷。江湖雖有鐵劍好名之說,臨近決戰,郭嵩陽不願看到如此胸襟之人,慘遭殺害,他必須做點什麼,即使是鮮血和犧牲。

他終於緩緩的走向了那個本該是李尋歡赴約前往的蕭瑟楓林,用生命踐行了對李尋歡的尊重。他知道這樣的人,更應該活著,更應該讓更多人看到他活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很多事,寧死而不為;有很多事,命喪而無悔,此之謂: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樹一碑:郭大俠,義舉流芳!


魚山坎坎讀古龍,專注武俠,專注古龍的江湖世界,歡迎關注!

武俠世界中最典型的兩個“郭大俠”:一個來自金庸,一個來自古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