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匈奴後代,卻自稱劉邦傳人,五胡亂華時建國稱漢

劉淵,字元海,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之後,他自幼居於漢地,從小學習儒家文化,酷愛讀書,讀遍儒家經典和歷史、軍事著作,曾拜名士崔遊為師,又與當地名儒有密切交往,在當時劉淵是一個漢化程度相當深的匈奴人。劉淵雖然有志向,有能力,有魄力,但在講究出身的魏晉時期,卻很難得到漢人的支持和擁護。劉淵想成大業,想立足中原,想得到漢人支持,最好的辦法就是扯起大漢的旗幟,以聚集漢人。而劉淵在官場上受到的種種遭際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動向漢人、漢文化靠攏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人本是匈奴後代,卻自稱劉邦傳人,五胡亂華時建國稱漢

後來劉淵趁西晉內部八王之亂而在幷州自立,稱漢王,建立漢國,歷史上稱為漢趙或者前趙。為了宣揚正統,劉淵自稱是漢朝後代,尊崇劉邦,劉淵認為“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定國號為漢,可使中原民心歸附。劉淵稱漢皇帝,據他自己說還合情合理,因為自劉邦起,漢朝多次與匈奴和親,漢朝與匈奴約定結為兄弟;既然約為兄弟,哥哥死了,弟弟繼承,這有什麼不可以呢?

此人本是匈奴後代,卻自稱劉邦傳人,五胡亂華時建國稱漢

其實,劉淵稱漢皇帝,不過是打著漢朝的旗號發展匈奴。為了把戲演好,劉淵不但“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假模假樣地以漢朝皇帝的後嗣來立國。劉淵還大量任用漢人中的名士擔任要職,如他任用崔遊為御史大夫,任命東漢大儒盧植的曾孫盧志為其子劉聰的太師。

此人本是匈奴後代,卻自稱劉邦傳人,五胡亂華時建國稱漢

河瑞元年,劉淵集中兵力進攻洛陽。洛陽百姓雖恨透了腐朽的晉王朝,卻死也不肯接受匈奴人的統治。兩次進攻,均遭到洛陽軍民的猛烈抵抗,劉淵被迫退兵。河瑞二年七月,劉淵病逝,諡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此人本是匈奴後代,卻自稱劉邦傳人,五胡亂華時建國稱漢

一個匈奴單于的後代,為什麼姓劉,還出生在漢地?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遊牧民族,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匈奴逐漸統一強大起來,和北方的秦,趙,燕都發生過戰爭。秦朝統一以後也曾征戰匈奴,並修建長城防禦。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攻擊匈奴,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劉邦採用謀士的計策,靠向冒頓單于的老婆行賄,才得脫險。後來劉邦多次封宗室女子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漢與匈奴約定結為兄弟,各自以長城為界。由於匈奴人隨母親姓氏,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

此人本是匈奴後代,卻自稱劉邦傳人,五胡亂華時建國稱漢

到漢武帝時期,西漢以日臻強盛,屢次打敗匈奴,使其逐漸衰落。直到東漢時期,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成為漢朝的臣屬,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無力與漢朝作戰,只好西逃到歐洲。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十四年後,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匈奴單于王朝終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