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色藝雙全,竟被老臘肉冒充小鮮肉騙婚,她卻說:只怪我自己!

二十世紀初,中國曲藝界有一位色藝雙全、紅透半邊天的女性名角,不但曾憑藉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功底收穫了不計其數的各界“粉絲”,還先後讓曹錕等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為之神魂顛倒。

她就是曾與一代大師梅蘭芳並駕齊驅的劉喜奎。

劉喜奎,1894年出生於河北滄州一個農家,7歲就進入天津一個著名的戲班學唱京劇,兩年後又投師於家鄉一位著名的梆子演員。這樣一來,劉喜奎就學會了兩門技藝,更難得的是,由於出眾的天賦再加上常人難以企及的努力,她把這兩門技藝都學會非常好。

出師就意味著正式出道,劉喜奎跟隨劇團先後到東北、華北、華中各大城市演出,功力日漸深厚。再加上劉喜奎本身就長得很漂亮,眉清目秀,身材窈窕,舉止優雅,因此深得戲迷們喜愛,豆蔻年華即已成為名滿大江南北的一位紅角兒。

她色藝雙全,竟被老臘肉冒充小鮮肉騙婚,她卻說:只怪我自己!

雖然劉喜奎從未去北平演出過,但北平各大戲團老闆慕名而來並親眼見到、聽到她的現場表演之後,一個個眼珠子都綠了,都爭著要把劉喜奎請到北平去“共襄盛舉”。

這是個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劉喜奎當然沒有無法拒絕。來到北京後,她很快就受到眾多高官名流的追捧,就連袁世凱、曹錕、陸錦等大軍閥也對這位色藝雙全的女子垂涎三尺,尤其是曹錕,對劉喜奎死纏爛打,甚至想霸王硬上弓。

然而,他們都低估了劉喜奎,她雖然是個戲子,卻有著極強的正義感,對臭名昭著的軍閥們完全不感冒。

時任陸軍次長的陸錦雖沒戲了,但他手下一個局長卻成了劉喜奎的如意郎君。此人名叫崔承熾,曾公開揭發上司陸錦貪汙剋扣軍餉的醜聞。劉喜奎非常欣賞這一義舉,逐漸心生愛慕,她也著實率性敢為,竟在沒見過崔承熾本人的情況下主動請人去向他提親。

可惜的是,劉喜奎想不到,事情並沒有她想象中那麼美好。

她色藝雙全,竟被老臘肉冒充小鮮肉騙婚,她卻說:只怪我自己!

崔承熾當時已經年過四旬,但聽說劉喜奎對其有意,為了提高成功率,竟謊稱自己只有三十多歲。此外,他的顏值和健康值都是相當感人的——不但瘦得厲害,還患有肺病,看上去就像個糟老頭子。

為了搞掂劉喜奎這個當紅名伶,崔承熾再次弄虛作假,他竟讓一個名叫劉四的勤務兵代替自己去參加第二次相親。劉四可是個正宗的小鮮肉,穿上軍裝之後更是英俊不凡,劉喜奎派去的相親代表——他二舅表示非常滿意,這門親事就這麼說定了,馬上準備結婚。

崔承熾這塊“老臘肉”靠相親時偷樑換柱,冒充“小鮮肉”,竟然騙婚成功。此時是1922年,劉喜奎28歲,而崔承熾已是41歲,整整比她大了13歲。

接下來的事就可想而知了,洞房花燭夜,崔承熾當然親自上陣。可當他揭開劉喜奎頭上的蓋頭時,那副尊容當時就把這位可憐的喜娘雷到了。劉喜奎又氣又急之下,一頭栽倒在地,人事不省。經醫生搶救甦醒過來後,她再也不願理睬這個騙婚的醜男人了,甚至以絕食來抗議。

她色藝雙全,竟被老臘肉冒充小鮮肉騙婚,她卻說:只怪我自己!

一直想打劉喜奎主意的曹錕聽說她居然做了崔承熾的老婆,氣得七竅生煙,當即把崔承熾找來,厲聲質問他是如何把劉大美人給騙到手的。

崔承熾當然有話說了:是人家主動找上門要當我老婆,這不能怪我吧?

曹錕無言以對,便另想了一個辦法整崔承熾:撤銷其現有一切職務,今後也不準任何部門錄用他。

崔承熾捱了整當然很發愁,卻沒想到曹錕這種做法,反而激發了劉喜奎的求生慾望:曹錕因被自己拒絕而不爽,整崔承熾要麼是想看我的笑話,要麼是逼我就範。我絕不能就這麼成為這幫混蛋的笑柄。

其實崔承熾丟了飯碗也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時也後悔當初不該如此欺騙劉喜奎。當他向劉喜奎再三道歉,並表示願意與其解除婚姻關係之時,劉喜奎卻斬釘截鐵地說出一番完全出乎他意料的話:“曹錕他們這些人的做法實在可惡!我既然已經跟你結了婚,就絕不會出爾反爾,今後我們就甘苦與共吧!”

為了曹錕之流以有力的回應,劉喜奎還登報聲明自己與崔承熾成親完全是心甘情願、因為愛情而結為夫婦的。

她色藝雙全,竟被老臘肉冒充小鮮肉騙婚,她卻說:只怪我自己!

曹錕看到這份聲明,氣得暴跳如雷。他把跟崔承熾有夙怨的陸錦找來,兩人湊在一起商定了一條毒計:崔某人不是有肺結核,經不起勞累嘛,那就重新起用,然後一紙調令把他派他江西去折騰折騰!從江西回來,再讓他去湖南、去河南,反正別讓他消停!

剛結婚四天的崔承熾就這樣被他的兩個頂頭上司來回折騰,病情越來越嚴重,不到三年就在參謀總部第二局局長任上命赴黃泉,死時才44歲。

雖然崔承熾在相親過程中一再弄虛作假,做法極不厚道,但劉喜奎卻並沒有因此而心懷怨恨。親友每每談及她的結婚往事時,她總是說:“唉,不提了,總之只能怪我自己。”

她色藝雙全,竟被老臘肉冒充小鮮肉騙婚,她卻說:只怪我自己!

在崔承熾抱病期間,劉喜奎恪盡為妻之道,親自煎湯熬藥,對其悉心照顧。崔承熾去世後,他的侄兒崔光辰在親族的安排下被過繼給劉喜奎。此時她雖然才31歲,在終身大事上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權,卻立志決不再嫁人。

十年後,陳調元、宋玉珍等20多個北洋軍閥聯名給劉喜奎製作了一塊匾,褒揚她“志潔行芳”。劉喜奎並未推卻,從此閉門謝客,退出了她為之深愛的舞臺。

新中國成立後,劉喜奎在一些領導人的關懷和建議下,決定把技藝貢獻給社會,在幾家曲藝類學校授藝、傳道、育才,直到1964年在北京病故,享年6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