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开展初期,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创客:最根本的特征,是痴迷于创造,痴迷于爱好。

类创客:最终不成为创客,但具有创客素养和精神的人。

未来的社会,不一定需要那么多创客,但一定需要具备创客素养和精神的人,这也是我们开展创客教育的目的之一。

爱好什么,痴迷到什么程度?

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是一种个体的选择,我们不能阻碍每一名学生,未来所想要走的路,我们应该赋予他们精神、信念,强化他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技能。

从人的认知和发展角度而言,要形成对某件事物的痴迷,除了天生的特别因素或者内部因素外,那一定还具有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或触发,导致他因好奇心 “瞧上”某一事情或者某些事情;然后,他自好奇心形成好感和兴趣;然后,他慢慢对这些事情的兴趣逐步加强,直至变成对这些事情的“狂热”。

创客教育的开端工作,便是开启创客或类创客的痴迷大门。这实际上等同于引发一个人的好奇心,并不断促进其变为兴趣甚至变为志趣。

创客教育开展初期,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什么样的创客教育方式或行为可以达成这一开启目标呢?

阿童木人工智能根据新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

1、利用某种可以形成针对性激励的人或事的故事,让受激励者从内心被打动,例如榜样的力量。

2、通过实际体验,尤其是玩耍性或者尝试性的接触,让其觉得好玩儿,并不断获得成就感,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学生。

我们姑且将这种方式称为创客教育的“兴趣引发”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幼小的孩子,或者某领域的“新手”。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方式直至行为、活动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阿童木人工智能认为,这就要注重内容选择和做法选择了,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玩”起来。

拿阿童木人工智能的课堂举个例子:

要教基础的电子学,那就让其先接触到和玩上简单的电子;让一个孩子感兴趣机器人,那就让其进入到机器人的多彩世界并初步动起手来等等。这样的做法和过程是很平实简单的,但要真的很实在。

创客教育开展初期,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当然,能否引发兴趣对内容和方式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具有与受激发者要求的内容与程度的匹配性。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兴趣内容,不同大小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知识或者技能。所以,开展引发兴趣的创客教育,首先关键是针对学生进行内容选择和程度选择。特别是程度,既不能低于受激发者的认知,又不能太高于受激发者的认知。

那么,如何看出激励效果呢?

那就是在简单的引入后,学生眼睛里有没有透出渴望的喜欢,手上有没有出现跃跃欲试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是持续并且与日俱增的。

原则上讲,创客教育的兴趣引发阶段,对每一个创客或类创客在早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一个矛盾,即开展教育时,如果只能选择单一或少量的内容,而且程度又较为固定,那怎样能对应上集体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呢?这种矛盾需要教育者在早期的过程中从学生的不同需求,与整体可提供满足需求的方案中进行权衡,最终达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平衡。

创客教育开展初期,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阿童木人工智能专注于3-18岁孩子的机器人、编程、创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传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专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更多信息请关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