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和養殖,2018年糧價下跌入不低收。養殖也大量虧本。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狂言1


其實,這些年來,我國農民的收入結構是發生了很大變化的,對於大部分農民來說,工資性收入(即打工收入)已經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種植及其他收入的佔比在下降。其他一部分種地大戶或養殖戶,包括租地耕種的,家裡承包地比較多的,種地收入還是主要來源。當然,並不是說工資性收入比重增加,就不看重種糧或養殖收入了,畢竟這是農民的根本。糧價下跌、生豬價格下跌,對於收入下降甚至虧本是起著重要作用的。

一、從種糧來看:

1.從影響農民的收入角度來看,重點看新糧上市之後的價格走勢,價格是影響農民收益的主要因素。目前已經上市的2018年產新糧,一是小麥,自收穫之後,價格經過了前期的快速上漲,到7月份後開始平穩略有震盪,進入8月中下旬以來質量好的小麥價格呈現小幅上漲態勢。目前,北部麥區加工企業小麥收購價高價位的在1.25-1.26元/斤,南部麥區符合收購標準的價格多在1.15-1.20元/斤。對比去年同期的價格,目前主產區平均價在2376元/噸,去年同期是2389元/噸,整體均價偏低13元/噸。二是早秈稻,今年主產區新產早秈稻的產量因為面積下降而出現減產,但品質上相對較好,而在託市收購價格大幅下調、市場陳稻價格偏低的影響下,新早稻開秤價格同比明顯低於去年,但在各主體積極入市收購的帶動下,價格出現持續上漲行情,目前主產區新早稻收購價多在120-121元/百斤,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下跌了約6.8%左右。

2.今年局部地區的新糧因災減產,再加上有些因為不利天氣使得糧食品質下降,賣不上好價錢,也是農民種糧收益下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以小麥為例,在遭受了播種期苗情偏弱、清明前後低溫凍害、5月中下旬之後的持續降雨及大風等之後,不僅主產區大範圍內的小麥出現了單產下降的情況,而且品質等級也明顯低於去年,甚至南部麥區出現很多芽麥、毒素超標小麥等,價格上自然受到影響。南部麥區的河南南陽、信陽地區,湖北的襄陽等地,剛上市的小麥價格甚至低至0.5元/斤以下,目前的這部分超標小麥收購價格也多在0.80-1.0元/斤之間。

3.種植成本提升。糧價上漲幅度有限,而種糧的成本卻反而比去年繼續增加,農民的收益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表現在農藥、化肥、柴油、人工等成本的提升,各地雖略有不同,但農民經過算賬之後,普遍是支出增加的。

二、從養殖來看:

養殖相對比較明顯了,主要表現在春節之後,生豬價格的快速大幅下跌,導致楊智慧虧損嚴重。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從1月份的第3周起,到5月份的第1周,全國生豬價格由15.37元/公斤跌至10.59元/公斤,3個月時間累積下跌幅度達到31%,豬糧比價持續低於5.5∶1,使得大部分養殖戶和養殖企業出現虧損。

最近一段時間來,雖然生豬價格呈現上漲態勢,但近期非洲豬瘟的連續發生打亂了生豬價格的運行預期。後期如果這一輪疫情繼續擴散,短期內將對豬肉的需求造成一定影響。8月23日,中國主流市場外三元大豬市場均價下跌,全國均價為13.54元/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24%。豬瘟疫情頻發,養殖戶出欄積極性提高,而生豬調運活躍度明顯下降,豬價跌幅略有加大。


糧小咖


農民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和養殖,2018年糧價下跌入不抵收,養殖也大量虧本,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對於農民來說,經濟來源收入主要靠種植和養殖,這一點毋庸置疑。2018年糧價下跌,而且是萎靡不振,一直上漲不上去,養殖業也是跌入了低谷,農民慘淡經營,入不敷出,甚至出現了虧本,尤其是生豬養殖在三四月份跌入了低谷,價格在4.2元每斤的虧本價,好多養殖戶因資金缺乏導致了血本無歸,而退出了養殖行業。對於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一、連年的種植業的大豐收,導致了糧食產量增多,庫存量加大,致使糧食價格出現了大規模的下跌,根據市場規律,供貨於求,價格下跌這是必然的趨勢。

二、對於養殖行業來說,主要是2017年,因為養殖行業比較景氣,價格比較高,利潤比較好,導致了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也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今年養殖行業出現了價格大幅度下跌,主要是由於養殖戶的存量太多導致的。

三、對於種植養殖,在外國經濟來說,屬於一個副業,每個國家隊種植養殖進行了加大補貼,只是為了保證農業穩定生產,養殖業的穩定供應市場。

比如說歐洲共同體,對農業的投入補貼特別巨大,一年補貼3000億歐元,補貼價格超出了糧食的價格。所以外國農民種地養殖都是額外賺的利潤,這也使得世界的種植養殖價格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總之,如果對於種植業和養殖業補貼的資金特別少,只是對種植規模和養殖規模巨大的企業進行了補貼,對於農民,以及散養戶,補貼特別少,甚至沒有補貼,這使得我國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這就是為什麼我種植業和養殖業價格特別低,甚至出現了入不敷出,虧本的現象。


宗元


今年糧食價格下跌入不低收,養殖的農戶大面積虧損?

雖說2018年有些農作物不景氣,但是玉米、大豆價格猛漲,以玉米為例7個月以來漲幅超過10%。而養豬呢,從2-4月份三個月暴跌,但是從5月份緩慢上漲,尤其是7、8月份一個月漲價1.5元左右,當前生豬出欄一斤6.8元,比4月份一斤4.6元,漲幅2.2元/斤,漲幅在40%以上。8月份養豬據說一頭利潤在250-300元,與之前年份相比,利潤還是十分可觀的。

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農業種植,這話有點偏面,為啥呢?

1、種植農作物價格有高有低,這是由於農作物的供需關係情況決定的。當玉米的種植面積減少、玉米的產量降低,當然價格會開始上漲;如果種植面積增多、需求量穩定、產量提高了,那麼玉米價格下跌是在所難免的事。

2、種植和養殖是一個連鎖的反映,養殖(養豬、養雞)需要大量的農作物玉米、大豆等,養豬行情好會帶動對玉米的需求量,促使漲價。

3、種植的成本提高了,種植有人工費用、化肥費用等,種植成本提高了,利潤會下降。

4、種植技術水平提高了,農作物的畝產量有大幅度的提高。比如花生原來畝產才500多斤,而採用科學的種植技術花生畝產達到了650斤以上,一畝地提高了150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