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第二水源」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年底實現大壩封頂

廈門“第二水源”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年底實現大壩封頂

效果圖

廈門“第二水源”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年底實現大壩封頂

大壩施工現場

廈門“第二水源”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年底實現大壩封頂

克服高溫鋪設瀝青

圖片由枋洋鎮政府提供

高山峽谷之間,厚實的混凝土壩體如一道巨牆,氣勢恢宏,高不可攀。這裡就是目前正在施工的位於九龍江支流龍津溪上游的上存水庫大壩。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是“廈門第二水源”工程,目前工程最關鍵的項目——上存水庫大壩已經澆築至187米高程(壩頂高程204米),上存大壩目前已“長高”到72米(垂直高度),距離封頂只有17.3米。根據目前的工程進度,預計到年底大壩可實現封頂。屆時,上存水庫的蓄水時間也有望提前。

錯開高溫利用夜間施工 嚴格控制混凝土作業溫度

今年春節至今,上存大壩幾乎是每天24小時不停工。4月汛期到來前,大壩順利澆築至170米高程,經過4個月的持續奮戰,上存大壩又“長高”17米,達到187米高程,也就是垂直高度72米。

工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碾壓混凝土大壩施工對溫度要求高,大壩原本計劃高溫季節暫停施工。為了縮短項目建設工期,建設單位於年初組織專家研究高溫季節大壩碾壓溫控方案及措施,並制定高溫、雨季施工方案。混凝土溫度不超過30℃是碾壓混凝土大壩施工的要求,而在酷熱的天氣下,這裡的最高溫能達到三十六七攝氏度左右,如果溫度過高,混凝土容易出現裂縫,影響工程質量。

為此,工程人員將澆築環節放到涼爽的夜間進行,一直施工到天亮;白天則用篷布遮蓋防止暴曬,結合噴淋降溫、運輸車輛加蓋板等方式,降低混凝土入倉溫度,嚴格控制從混凝土製作到澆築施工全過程的溫度。

水庫蓄水時間有望提前 年均向廈門供水2億立方米

整個上存大壩將累計澆築混凝土43萬立方米,目前的澆築量已超過90%,距離壩頂僅剩下17.3米的距離。明年大壩全部建成後,高度達到近30層樓高。

根據施工安排,工地每天三班倒不間斷施工,預計到今年年底大壩可實現封頂,明年第一季度進行設備安裝。力爭提前一兩個月,在明年六七月具備蓄水功能,一旦蓄水就會形成“高峽出平湖”的景觀。

另外,距離大壩不遠處的尚吉電站的建設也十分順利,即將開始水輪發電機組的安裝,預計年底完成安裝。

作為廈門重要的新水源工程、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的重大建設項目,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是廈門、漳州兩市依託九龍江流域,實現跨區域、跨流域配置水資源的重要工程。建成後將同時惠及廈門、漳州兩市人民,年均可向廈門供水約2億立方米,屆時將與九龍江北溪引水共同擔當廈門供水任務,提高廈門供水的安全保障程度。

鏈接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由上存水庫、尚吉電站、溪口閘壩、溪口-許莊引水隧洞組成。

其中擔負輸水任務的是龍津溪引水工程,包括溪口閘壩和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兩個項目。

上存水庫

像一個巨大的儲水罐,把龍津溪水截住,變成輸往廈門的原水。大壩最大壩高89.3米,設計儲水量達1.232億立方米,屬於大Ⅱ型水庫。

上存水庫的庫容相當於1200多個松柏湖、28個湖邊水庫,是廈門目前最大的水庫石兜水庫庫容的兩倍。

溪口閘壩

溪口閘壩正常蓄水位70米,最大壩高21米,庫容304萬立方米,集雨面積達463平方公里。閘壩設有4扇弧形閘門,每扇寬13.5米、高10米、重約70噸。

溪口閘壩的作用不在於蓄水,而是要在原水進入引水隧洞前抬高水位,讓原水能夠實現自流輸送。

溪口-許莊引水隧洞

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全長13.842公里,每天可以把約50萬立方米的原水輸送到廈門。

這是一條自流隧洞,利用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落差,讓原水從長泰自己“跑”到廈門。這種隧洞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約能源,無須加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