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伊份郁瑞芬:匠心鑄就品質,小零食做出36億大生意

來伊份鬱瑞芬:匠心鑄就品質,小零食做出36億大生意

【人物名片】鬱瑞芬,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

用匠心堅守品質,小零食也能締造大生意。來伊份創始人鬱瑞芬就是堅持做好每一個產品,打造出市值40億的零食帝國。

從冰淇淋到來伊份

鬱瑞芬非常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商機,她的第一桶金就是從自己的婚禮上挖到的。

1996年,鬱瑞芬和丈夫施永雷舉辦婚禮,發小帶來200個甜筒冰激凌,她品嚐後覺得味道不錯,於是第二天就用3000塊彩禮買了一個冰激凌機。

同年6月,上海舉辦電子展銷會,鬱瑞芬租下一個展位賣冰淇淋,銷量十分火爆。那一年,她掙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萬塊。

可是第二年,出現了很多賣冰淇淋的攤位,利潤大大降低,鬱瑞芬決定轉行做炒貨。她來到盛產山核桃的天目山,花了3個月跟師傅學習核桃仁的製作工藝。

從過濾到蒸煮,再到烘烤,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嚴格把控。其中二次蒸煮環節最為關鍵,“火候要好,而且只添加少量的糖和鹽,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確保綠色美味。”

1999年,鬱瑞芬在上海租下一間20平米的店鋪,取名為“來伊份”。結果店鋪一開張,1500斤密制核桃仁就被一搶而空。

之後,她又推出香榧、炭燒腰果、奶香花生等零食,不斷豐富產品種類。一年後,來伊份就擴張到4家店。

來伊份鬱瑞芬:匠心鑄就品質,小零食做出36億大生意

大膽擴張走向全國

2003年非典不期而至,大部分小吃店都關了。鬱瑞芬一盤算,即使沒有任何進賬,來伊份的資金還能支撐6個月。

“SARS總會過去,何不抓住機會,嘗試以較低的價格,吸收一批旺鋪門店,加速擴張。”

於是她不但沒有關門,反而大膽收購40多家門店。這個決策讓來伊份順利度過非典時期,並且門店發展到88家。

之後,鬱瑞芬開始向全國擴張。

第一站到金華,鬱瑞芬卻發現已經有3家假冒的來伊份門店,“管不了別人,只能管自己”。她快速進行規模擴張,僅2006年一年就開出100家門店,4年後門店數量達到1786家。

隨著門店數量增多,管理問題突出。鬱瑞芬花費2000多萬引進一套預測補貨系統,“哪個地區什麼貨好賣,哪個地區什麼時候需要補貨,一目瞭然。”

“早在2009年,我們就實施了SPA-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所有門店切換到SAP信息管理系統僅用了10個月,實現了企業經營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讓來伊份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從2010年開始,來伊份每年銷售額呈50%以上的增長。

來伊份鬱瑞芬:匠心鑄就品質,小零食做出36億大生意

堅守品質贏得信任

2012年4月,“蜜餞門”爆發。彼時正在準備上市的來伊份意外中槍,2個月關了50多家門店。

所幸經過工商部調查,證明來伊份是清白的。“對來伊份500多家門店進行550餘次突擊檢查,產品合格率100%。”

但是鬱瑞芬深知,產品質量對企業的巨大影響,“羅馬城不是一天能建成的,但毀滅它卻用不上一天”。她決定實行兩項措施。

第一項是開放9大品類的樣板工廠。參觀生產車間的消費者可以看到整個生產過程,“讓顧客徹底放心”。同時,鬱瑞芬還高價引進兩套“專門檢測添加劑含量”的精密儀器。

第二項是完善售後管理。“只要顧客不滿意,就可以憑收銀條全額退貨”。此外,鬱瑞芬會定期集中銷燬退貨和滯銷商品。

經過努力,來伊份逐漸走出低谷,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2016年10月12日,來伊份在上交所掛牌交易,鬱瑞芬身價高達27億,被譽為“零食女王”。

根據來伊份2017年財報,公司營業收入36.36億元。

“因為善,因為誠,所以堅持做最好的品質。”這是鬱瑞芬的成功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