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們分別介紹了竹林七賢中的山濤和阮籍,本回咱們繼續正說竹林七賢中的一位音樂達人:阮咸。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人名&樂器

阮咸是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的侄子,彈得一手好長頸琵琶,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一種樂器(見下圖),就是以阮咸的名字命名的。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原來,在唐代武則天當政時,蜀人蒯朗挖掘到了一種銅製的樂器,長相與琵琶類似,但頸部更長,誰都不認識這種樂器。見多識廣的拓跋人元澹,想起來在晉人所畫的《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擺弄的正是這種樂器,就判定說:這是阮咸所製作的樂器。讓人用木頭按照樣子仿製了一把,安上弦後,演奏起來聲音非常典雅清涼,這個長頸的琵琶從此就以阮咸的名字命名了。

時至今日,仍然能夠見到這種叫做阮咸的樂器。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妙達八音&好耳朵

因為常年的戰亂,校定音程的玉尺丟失了。鍾會的外甥荀勖因為精通樂理,就被委派負責宮廷裡的樂事,但是由於沒有了玉尺,就無法確定標準的音高。荀勖想起來曾經聽到過一個趙地商人的牛鈴聲,與標準音高相同,就下令讓趙地把所有的牛鈴都送來,找到了那個標準音高的牛鈴,並以這個牛鈴為標準,創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來調整樂律,規範雅樂。

而阮咸精通八音,被稱為“妙達八音”,時人稱他為"神解"。插一個知識點:八音是指把樂器按照製作的材料,分為:(鍾、鎛、鐃)、(磬)、(琴、瑟)、(簫、箎)、(笙、竽)、(壎、缶)、(鼗、雷鼓)、(柷、敔)這八種材質。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阮咸認為荀勖在定新律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古代與當時的度量尺度的差異性,所定的新律的調子要比標準的高,演奏出來就會覺得悲哀,不符合雅樂的規範,不能體現盛德的至和之音。所以每次因公事聚會奏樂時,阮咸從來沒有讚賞過荀勖。而嫉妒心極強的荀勖開始記恨阮咸,便進言皇帝把阮咸調出朝廷擔任地方官去了。

後來,一個農民耕地時發現了一把周代的正音玉尺,荀勖試著用這把玉尺來給自己校正過的鐘鼓、金石、絲竹等樂器,結果發現都短了一黍,於是乎才佩服阮咸的才識和好耳朵。

南阮北阮

當時阮家是一個大家族,族中貧富差異很大,但都居住在同一片地方。有意思的是,阮氏大家族以一條東西向的馬路為分界線,北邊的被稱為“北阮”,都是有錢的富豪;而以阮籍、阮咸為代表的窮戶,都住在道南,就被稱為“南阮”。後來呢,成語南阮北阮就被用來形容同一地的同族人的貧富差距懸殊。

當然,阮籍、阮咸身為竹林七賢,還沒有窮到家裡揭不開鍋的窘境,較之一般百姓生活還是富足的很。只是由於比較恃才傲物有性格,相對於善於營生的同族,略顯寒酸而已。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話說到了每年的7月初7,各家各戶為了防蟲,都要把冬天的衣服拿出來曬過,才能收藏起來。本來很正常的一種風俗習慣,卻被富豪們當做炫耀的一種方式了。富豪們曬的衣服都是些綾羅綢緞,掛滿了一院子。阮咸家雖然沒有這些富貴的衣服,但是也不肯示弱,就在院中豎起一根大竹竿,上面曬了一條大犢鼻褲,犢鼻褲就類似於現在的勞動布的工作褲。

有好事的鄰居就問阮咸啥情況?阮咸則懶洋洋的回答道:未能免俗,姑且應付一下湊湊熱鬧吧。

阮咸雖然具備了牛X的才華,但是由於與政治環境的格格不入,導致終其一生都沒有能夠得到充分施展才華的政治平臺,而長期的酗酒,逐漸的消磨掉了一個有志青年的遠大抱負。

山濤曾評價阮咸道:“真素寡慾,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也。若在官人之職,必妙絕於時。”

歪讀三國97回 竹林七賢之阮咸

(ID:libuddy)(tj120f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