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說新能源汽車是騙局?你怎麼看?

阿宅的鹹魚


有人說新能源汽車是騙局,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首先,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特別是現在全世界都大力推廣的電動汽車。因為,電能的產生,現在最主要的方式還是火力發電,而火力發電就需要燃燒大量的煤,必然對空氣產生極嚴重的汙染。同時,電動汽車的電池在使用幾年之後,就會報廢,而無論是鋰電池還是錳鐵電池等,其報廢處理都是一個環保難題。因為其中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如果進入土壤和地下水中,要不石油造成的汙染嚴重的多得多。再加上,電動車很難保值,因此在電動車推行一段時間以後,廢棄的電動車一定會非常多,從而也會增加很大的環境保護壓力!

其次,就是很多新能源車廠家,以前本來只是生產燃油車的。其加入新能源車生產和銷售,就是看到有巨大的補貼。比如某款新能源車,在新能源車剛剛流行的2014年,就推出了標稱續航只有240公里的所謂新能源汽車。其售價高達25萬元。當年補貼後價格也達到了12.5萬,而其相似配置的燃油車價格只有6萬元。顯然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騙取補貼行為,同時還可以獲得鉅額利潤。而全世界電動汽車廠商試圖解決的電池問題並沒有因為他們迫切想解決就得到解決。甚至,連特斯拉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的電動汽車在夏天也無法保障空調運行和續航里程。因此我6月份坐了一次,感覺被蒸了一次桑拿!

總之,電動汽車在還沒有解決續航、二手車處置、清潔電能供應等問題的情況下,盲目擴張發展,就是一個騙局!


地震博士


說全部是騙局可能有些過,但國產電動汽車絕大多數並不是本著為人民服務而是千方百計本著賺取政府補貼或騙取投資圈錢是一點都不假,即便是比亞迪這類在國內相對就算比較良心的民營車企如果政府補貼斷奶一樣也無法生存。

在美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是直接補貼給購車的消費者,而且當一款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達到或超過20萬輛,政府便認為大眾已經接受了這款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束。

而在國內是補貼給汽車生產企業,所以企業生產電動汽車的動力就是千方百計的賺取政府補貼。當政府說補貼改為按照續航里程達到一定標準進行補貼,所有生產電動汽車的廠商便能在幾乎一夜之間生產出續航超過300公里的電動汽車,技術竟然是依靠行政命令而進步。我倒真是想把這些升級前和升級後的同款純電動汽車上秤稱一下看看增加了多少分量,現在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很多電動汽車官網都不敢公佈車重。

這種違背科學發展規律的做法在未來一段時間肯定會遭到現實和環境的報復,電池的回收一直一來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我們根本沒有做好未來5-6年後大批量的汽車電池報廢淘汰的無害化處理,如果稍有不慎,我們的新能源環保車將比傳統的燃油汽車對環境的傷害呈指數倍的高,我們垃圾分類還都不能做好的前提下,巨大的電池報廢勢必會給未來造成嚴重的災難。

電動汽車因為補貼喪失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大量投放市場的電動汽車技術還很不成熟,至少電池的能量密度非常低,一輛燃油轎車加滿的油箱重量只有一個成年人的重量,雖然燃燒掉它的效率只有不足40%,但可以妥妥的驅動汽車行駛超過500公里,而現在的純電動汽車電池的重量超過整車的一半,而實際的續航里程往往還到不了300公里。6-8年後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很可能那個時候這些電池已經壽終正寢的電動汽車已經沒有更新電池的必要了,電動汽車的實際壽命遠低於燃油汽車,就像電子類產品一樣的下場,這種對不成熟產品的補貼結果就是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打擊甚至摧毀了正常的技術創新發展。


感觸汽車影像特效


說新能源汽車是騙局言過其實了吧?尋找一種新的動力能源替代石化能源是大勢所趨,這一點誰都逆轉不了。

從國家層面來說,可再生的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甚至核能都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

汽車用能源的迭代不過是其中一個分支而已。作為這種趨勢的註腳,火車發動機中內燃機正被電動機迅速取代。

從汽車的角度來說,內燃機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想要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突破性提高內燃機的熱效率難度極大。所以,各國都在研究一種可以替代內燃機的作為汽車動力的解決方案。

目前的電動汽車不過是其中一個方向而已,幾乎並行發展的技術還有氫燃料電池技術,當然了內燃機技術也在努力尋求技術突破。

到底那種技術最終能夠成為車用動力的解決方案,就看誰的技術能夠更快成熟了。但無論如何,新能源都將替代內燃機,區別只是早和晚的問題。

現在因為技術上的不成熟,很多人對新能源車表現出很強的敵視,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早晚有一天不是內燃機的汽車,將成為你唯一的選擇。

這種技術上的迭代誰都阻擋不了,等到電力汽車解決了目前電池能量密度低、充電慢等技術問題,被市場徹底接受,別說三桶油,就是一百桶油也擋不住市場需求的動力。

但目前電池存在的問題好解決嗎?

肯定是不好解決,要是好解決的話,就不存在你看到的這個回答了。目前普遍採用的三元鋰電池,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技術,從它出現到現在也快50年了。

那為什麼一個快五十年的老技術,突然就成了市場的熱點了呢?

簡單點說就一個原因,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簡單說就是存儲電能的容量),終於發展到可以忍受的程度了。注意是可以忍受,不是完美解決。要是放在十年前,埃隆·馬斯克就是神仙,也造不出特斯拉來。

所以,別以為特斯拉有什麼突破性的牛逼電池技術,馬斯克的公司從來就沒生產出一塊電池,全都是松下的產品

從電池技術的角度上說,大家都差不多,中日韓三國瓜分了全世界90%的三元鋰電池產量。因此,被你怒罵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電池產品和裝在特斯拉車上的松下貨幾乎是一樣的。特斯拉真正牛逼的是電池管理技術和圈錢用的PPT

既然大家的電池都差不多,那電池容量衰減、充電慢、寒冷地區電力流失快等問題都一樣存在。這也是目前車用電池的老大難問題,什麼時候能夠徹底解決,還得走著看。

既然電池尚不成熟,那為什麼各國都急火火的出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呢?

公允的說,目前電力汽車的缺陷誰都知道,往好了說能夠滿足一般城市代步的需求,但想要出去撒個野,還是不靈。

各國之所以會推出激進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就是用政策倒逼技術更新。

您得這麼想,對於歐美這些內燃機玩了一百多年的企業,手裡攥著大把的技術專利。沒有政策倒逼,哪會有放棄內燃機技術,轉向電力汽車的動力?

因此,現在這個階段,哪個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都是政策市。說真的,沒有政策這隻手拖著,讓消費者在一個成熟產品和一個不成熟產品之間選擇,你會選哪個?老百姓的腦袋又沒都被驢踢過?!

這就是中國新能源車鉅額補貼,新能源車不限行、不用搖號政策的邏輯基礎。就是為了將一部分鋼性出行消費者逼到新能源車上,以此來啟動國內新能源車的市場。

但問題是市場接受了嗎?

目前看依舊是沒有!原因在於,國內的政策過度關注了新車的生產和消費兩個環節,而忽視了配套、後期保障以及電池無害化回收環節。

這導致很多消費者買了純電的汽車,卻被裡程焦慮症折磨著,每天尋找充電樁,成了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另外一點,純電汽車的殘值實在是低的令人髮指。這足以說明市場,對電池衰減和電池更換,這兩方面的疑慮。

而國家對新能車忙三火四的鉅額補貼,成了很多別有用心車企眼中的唐僧肉。

2016年車企騙補案曝光,93家新能源車企中就有70家騙錢,騙補車輛總計達到7.6萬輛,涉及金額共92.707億元,平均一輛車騙12萬!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新能源車企騙國家補貼是個騙局。但新能源車替代內燃機汽車是發展方向,只不過目前技術尚不成熟而已。




藏地讀行


我本人很理解這種說法,非常不看好新能源車。



首先,電動汽車並不是新能源車,其動力來自於電池,而電池並不是能源,而是一種儲能器。

風電、水電、火電、光伏才叫能源,儲能器咋能叫能源呢?這簡直就是胡扯。

電動汽車對改善環境是否有好處呢?電池驅動汽車的確不排放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但能源來源還是傳統的發電廠,考慮到電池儲能轉換的消耗,總耗能量比汽油車更高。

電動汽車只不過是把城市道路地區的汙染,轉嫁給郊外的發電廠而已,總汙染是否真的減少了?還待具體的量化分析。

其次,電池非常重,導致了電動汽車的能效比比汽油車更低。



第三,電池的儲能密度遠遠低於汽油,很多汽車都號稱續航300公里,但這只是理想條件下的數據。 特別是出遠門的時候,到處找不到充電粧,即使找到了也需要長時間充電,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出行的方便。

現在電動車還有市場,無非是國家掏出了大量的現金補貼,而且上牌不用搖號和排隊,非常方便,如果把這些優惠條件去掉後,電動車將無人問津。

那國家對電動車的扶持補助是否有利於在未來發展下取得先機呢,我認為也不存在先機問題。

電動汽車的核心關鍵就是電池,當有朝一日電池技術得到了革命性突破後,馬上轉軌電動車是朝夕可達的事情,畢竟汽車本身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尤其是電動汽車的這個電路系統,都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並不需要這一代代電動車的技術儲備。


奧卡姆剃刀


說新能源汽車是騙局,可能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風颳了好幾年,但交付率一直不高。賈躍亭造車拖垮了樂視,蔚來汽車如今也不被看好。

需要量產獲利的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無法量產,就無法獲利。並且,行業內把新能源汽車價格壓得很低,利潤微薄。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政府大力補貼,看起來像被新能源坑了的樣子。


不過,新能源電動車仍舊是市場新寵。各大地產公司紛紛入局。恆大給賈躍亭挽尊,入股新能源汽車公司法拉第未來(FF),萬通地產擬用31.7億砸向星恆電源進軍動力電池行業,董小姐不賣空調改造車。

這個行業其實還沒有真正打開市場,產業鏈還沒能整合完成。或許就像當年的移動互聯網,再過幾年,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就像馬雲當年說的,新興事物出現時,很多人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事物,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但也要保持理智。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核心規律,其實新興事物並不難懂。

新能源汽車也一樣,它的核心規律仍舊是成本和利潤,以及規模化生產。如果能解答這些問題,就能摸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脈搏。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我是修理電動車的 因為當前的技術根本就沒有新能源電動車 所謂新能源車就是一個電瓶車加個汽車外殼 其實是騙取國家補貼的 有人說新能源車比普通電瓶車跑得遠 那更是個笑話 難道奔馳寶馬叫汽車奧拓QQ就不叫汽車了嗎 配置不一樣價格當然不一樣 所謂新能源車和電瓶車也是一樣 統稱叫電瓶車 現在有很多人噴 那我就再補充點 電池驅動的車很早以前就有 看似清潔 其實是間接汙染 電池生產過程和發電廠環節還有電池報廢處理汙染程度大於燃油車 所謂新能源車只是用了昂貴的電池續航在500公里左右 壽命5~6年 換一次電池5~6萬塊 加上平時充電的錢 平均一年一萬塊 請問追捧所謂新能源車的人幾年後你們是換電池呢還是換車呢 許多發達國家都不敢把電池驅動的車叫新能源車 我們實在是高調啊 水軍噴子只會說些貶低侮辱或沒素質的話 一句有說服力的話沒有 大家看評論就知道了


新月如鉤8


新能源汽車是不是騙局不用一再辯論,國家態度已經有明確的說明。

假設是騙局,作為汽車生產製造企業能騙到的僅僅是國家補貼,費用終究要從國庫支出,對於經濟發展中國家一場規模如此之大的騙局會是浩劫。

但是捫心自問自己的眼光有過高、見識有多廣、知識層面在什麼級別,如果確定自己沒有這些決策層和侵淫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專家更豐富,那麼輕言定論電動汽車是騙局就是信口開河了。

你會在明知道是騙局的前提下允許第三方從自己口袋裡騙錢嗎?這到底是在侮辱誰的智商?


至於某些人所謂的電動汽車就是電池加電機的電瓶車,不否認。然而一臺電動汽車不用電池、不用電機,你想讓這種車用什麼?用渦扇機燒金龍魚嗎?

電動汽車目前的問題僅僅是續航里程的限制,對於有遠途需要的車主來說並不是首選,但是也並沒有人強迫必須去買啊。

如果家裡有幾臺車,需要一臺純粹在市區代步那麼電動汽車即使續航僅有300公里也綽綽有餘,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一天跑幾百公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開一臺車遊歷全國。

所以存在就有價值,即使有一些企業事實存在騙補行為,只能說這些企業是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這是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的負面。大浪淘沙之後這些企業騙了多少就要吐出來多少,國家重拳之下難有漏網之魚。

不用杞人憂天,需要買燃油車就去買燃油車,但是接近200萬臺電動汽車的保有量也說明了這種車會有市場。綜合能源結構、戰略儲備石油、以及能源技術的發展來看,電動汽車不是騙局而是必然,供參考。


如需幫助請關注:天和Auto,趣味問答購車推薦每天更新。


天和Auto


如果趨勢都被眾人看到的時候,其實趨勢的意義也就沒了,當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時候,真理就會淪落為常識,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和優勢來成為一個先行者了。所以一個先行者是註定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考慮由於社會發展,,環保新能源動力。以純電動為主,開發,(可燃冰可以給全世界的人用200年,風力,水電,太陽能等發電。但是由於電池成本還有它的充電時間,續航能力,這方面還有待完善)

有時候不是你有多有錢就多牛,而是你多有錢對對社會的貢獻多大,人家才會覺得你很牛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儘可能的減少資源的浪費盡可能的把有限的資源更好更環保的利用起來

電動車是由於續航以及電池的技術問題,所以停滯不前隨著社會經濟的推動,以及技術的進步以及長遠的目標,他其實是主力的








一生鞋折邊


是不是騙人先不討論。先看技術是否具備實用水平。電動車作為中國政府力推的在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重點產業,政府給了巨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這作為中國戰略,是對的。可問題出在產業落地方案和我們的企業身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將這當成免費的蛋糕,騙補,浮誇,盲目擴大產能,圈地……

真心去沉下心研究技術如何突破的少之又少,真心想說一個都沒有,連我自己都窩心!

這些企業和無良資本一起編織資本市場謊言和騙局,將國家和股民的資產變成他們的饕餮大餐,這樣的企業指望他們彎道超車,哈哈!

我們缺什麼?不是技術,不是錢!是缺企業家精神,缺社會責任感,缺認真做事的精神(工匠精神總停留在嘴上)。另外政府監督和導向也很重要,如果沒有監督,沒有規劃戰略,沒有將錢給到真真正正做事的人,沒有補貼反而更好!


zhouhr


新能源汽車由於節能環保,同時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少,新能源汽車註定會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得到了全世界政府的認可。但還有些人說新能源汽車是騙局,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想這個結論主要是基於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現狀所提出的,它的目標不是說新能源汽車本身是騙局,而是中國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和決策有問題。一款汽車的出現以及新能源的出現都是為了人們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出現的,但國產電動汽車並不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是千方百計想著賺取政府的補貼以及騙取投資圈錢。

在美國,新能源汽車獲得的補貼是給買車的消費者的,一旦一款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20萬輛,就默認民眾接受了這款汽車,於是補貼結束。但在中國呢?政府的補貼是給汽車生產企業的,而且是根據不足之處而變化的。

當新能源汽車沒人買的時候,買得越多補得越多;當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不夠時,里程越高補貼越高。這就導致了各大廠商一夜之間就生產出了續航里程超過300公里的汽車。稍微動腦子想想,一夜之間出現的300公里汽車,除了增加電池的數量,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做到,這就導致國產電動汽車科技技術水平遲遲不高,同時車輛又顯得笨重。這就導致沒有一家電動汽車官網敢公佈車重的。

電動汽車因為不合理的補貼方式喪失了公平競爭的機會,投放在市場的電動汽車技術還遠遠不夠,電池的能量密度非常低

,專家估計現在的純電動汽車的電池重量很可能超過了整車的一半,即便如此續航里程還只有可憐的300公里,遠遠低於汽油車。這或許就是專家所說的騙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