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的茶文化和茶习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逐渐变得完善和多样化;同时茶的品饮方式也经历了“唐煮宋点明冲泡”的演变,日臻成熟和大众化。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伴随其品饮而产生的,“琴棋书画诗酒茶”,成为了文人高士的一种精神依托和创作媒介。

曹雪芹是一个散发着文人气息的茶客,他在自己“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中展示了他广泛的学识、精妙的表达和巧妙的构思。《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红楼梦》里,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时时出现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场景里,四大家族以茶为物质实体,在各个茶事活动中体现着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茶文化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照此说来,一个茶人就自然会看到其中的茶文化内涵——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曹雪芹先生在书中描绘了许多茶品、效用、茶俗茶礼、茶道、茶禅等等,于今日看来,是我们研究清代茶事以及茶文化的重要素材,同时赋予了茶灵性,使茶成为表现人物形象的载体。人有性格,茶亦有性格,茶的性格使得她能在历史积淀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与之相关的人物拥有了更为深刻的轮廓,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探索。

一、茶事活动

《红楼梦》多是描写“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富贵人家喝茶,当然是喝上好的茶。虽然曹雪芹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一个个关于茶的情节,但是从他展现给我们的茶品、茶具、水质、茶俗茶礼、茶诗茶联中,我们可以感受王公贵族生活中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1、茶品之精致

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当宝玉知道早起只泡了一次的枫露茶被李奶奶吃了之后,气的把杯子都摔了,可见他对这枫露茶的喜爱。而此回中宝玉亲口说这茶是要泡三四次才出色的,从这种特征来看似乎是一种珍贵的白茶;第78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宝玉撰文祭奠晴雯,文中也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之句。这枫露茶在史料中并无记载,想必是作者杜撰来烘托宝玉超凡脱俗的性格的。

凤髓茶。甲戌本第8回有诗:“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崎彀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诗中的“凤髓”是一种名贵的茶,产于建安。《宋茶名录》中列有一种绿饼茶,就名为“青凤髓”。苏轼的《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中也有云“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在宋朝,凤髓茶和龙团茶经常被一起提到,可见二者在宋茶中的地位。

六安茶。小说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提到的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因而得此名,明始称“六安瓜片”。六安茶是一种著名的绿茶,清朝时为朝廷贡品,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之功效。老君眉。同是第41回,妙玉为贾母特备了一种名茶———老君眉。贾母一行到了妙玉处,因说吃了酒肉而不入门,让妙玉准备了茶来吃。待妙玉奉与贾母,贾母说不吃六安茶,妙玉便笑着说是老君眉。关于这种茶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另一种解释认为其是福建武夷山的名枞。笔者倾向于福建武夷山名枞的观点,其原因有四:一是史料记载:“老君眉”茶名最早见于清代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货属·茶》,“老君眉,叶长味郁”;清道光版《重纂光泽县志》有“茶以老君眉名,乌君山前后皆有”的说法;民国《崇安县新志》也把“老君眉”列为《武夷历代名丛奇种名称一览表》中的名茶之一。二是地理位置:乌君山位于武夷山脉中段,北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产岩茶;又与福建白茶产地福鼎和政和相隔较远。三是茶性:绿茶、白茶、黄茶都偏寒凉,相反岩茶茶性温和;贾母年事已高,妙玉自然不会拿寒凉、伤脾胃的茶给贾母喝;在知道贾母吃了酒肉之后,选用武夷名枞来消食解腻更说得通。四是饮茶方式:妙玉为贾母准备的茶并非冲泡而是熬煮,说明所选用的茶叶并不是不发酵或是微发酵茶。

杏仁茶。出自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元宵佳节余兴之后吃宵夜,贾母说她不吃油腻的,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这里提到的杏仁茶,名为茶,实际上是一种饮料,也叫杏酪。清初朱彝尊《食宪鸿秘》中写道:“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加个乳亦可。”

女儿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林之孝家的一行来了怡红院查上夜,正当宝玉怕积食还没睡,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忙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这里的女儿茶,应该就是普洱茶的一种了。这女儿茶是清代的贡茶,此处自然是为了消食吃的。

龙井茶。小说第82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龙井茶是杭州名茶,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的功效。

暹罗茶。这里的暹罗茶是泰国进贡而来的茶。暹罗是泰国旧称,元、明、清三朝,中国和暹罗往来密切,特别是在康熙年间,每年从全国各大港口开往暹罗的船只更是多达五六十艘。贾府贵为皇亲国戚,自然能享有这昂贵的舶来品。

千红一窟。现在的红学研究通常认为此茶谐“千红一哭”,是为了表现故事情节和隐寓女儿们结局而杜撰出来的。

2、茶具之精美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这些茶具是贾府宴饮待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在贾母的花厅上,摆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什锦小茶杯;38回贾母一行到藕香榭,栏杆外的竹案上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还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62回袭人给宝黛送茶水用“小连环洋漆茶盘”;连元妃省亲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茶文化

第54回写贾府有专事供茶的茶房,有如清宫内务府的茶房了。有茶房,就有专供烧茶的茶炉等、送茶的茶壶等。茶具的精美集中表现在第41回:众人在栊翠庵品茶,妙玉拿出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给贾母献茶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小茶盘里装着成窑五彩小盖钟;给随贾母同来的众人的茶盏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妙玉又独拉了黛玉、宝钗去吃“体己茶”,宝玉也跟了来;妙玉用风炉扇滚了水,给了宝钗“瓟斝”,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给黛玉的是“点犀?”,给了宝玉自己常日吃茶用的“绿玉斗”,后又拿出“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杯,就连妙玉贮藏梅花雪水的也是“鬼脸青”茶瓮。

3、用水之精雅

水为茶之母,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一大雅趣。《红楼梦》中,作者提到了用雨水和雪水泡茶。雨水和雪水被古人认为是“天落水”,是纯净、甘甜的,用它们泡茶,茶汤透彻、明净,口感柔滑、清冽。

第41回贾母一行在栊翠庵品茶,妙玉拿出“旧年蠲的雨水”为贾母泡了老君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用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此梅花雪贮在“鬼脸青”茶瓮里,挖地三尺埋入地中,夏天取用。用梅花雪水泡茶,茶香中蕴藏梅花的幽香,柔滑细腻,相得益彰。此外,宝玉《冬夜即事》也有诗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到了第111回,妙玉到惜春处,她见惜春可怜就留在那里陪惜春下棋饮茶,惜春亲自煎茶,也是用“上年蠲的雨水”。

4、茶俗茶礼

1)年茶。这是春节期间招待亲友的茶事活动。第19回写贾宝玉和茗烟来到请假的花袭人家,这袭人就是为了吃年茶才告假回家的。

2)以茶馈友。在中国茶文化史上,以茶酒馈亲友,是一个良好的传统。第25回写王熙凤去看望宝玉时巧遇众姐妹,林黛玉也在场,于是—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凤姐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这里的情节就是典型的“以茶馈友”。

3)定亲茶。第25回写王熙凤送暹罗国进贡的茶叶给林黛玉吃,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众人都笑。王熙凤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有“定亲茶”之说,吃了人家的茶,就等于接受了婚约。

4)体己茶。第41回妙玉拉了宝钗黛玉去耳房品茶,宝玉也跟了进去,笑道:偏你们吃梯己(即体己)茶呢。体己茶,顾名思义,是知心朋友品茶谈心时喝的茶,自然要用最好的。从妙玉给宝钗和黛玉的茶具和用水上不难看出,妙玉是格外厚待黛玉和宝钗的,甚至超越了给贾母的待遇。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茶文化

5)以茶入祭。这是以茶为祭品向死者致祭。佛家称在佛前或祖宗灵前供茶曰奠茶。奠茶一日两次:午前先汤后茶,午后先茶后汤。第15回写到秦可卿的灵柩停在铁槛寺,当下和尚工课已完,奠过晚茶,这里的“晚茶”,就属午后的奠茶仪式。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又有“菜饭汤点酒茶传完”的描写,说明茶不但为活人享用,也是逝去的祖宗的祭品。第78回宝玉以“枫露之茗”祭奠晴雯,也是以茶入祭的典型表现。

6)饮宴上茶。《红接梦》中结社联句之类活动,或是一家人在一起过节、庆祝、赏花等等,茶酒助兴也是有的。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各种宴会是要上茶的。如第5回写贾母到会芳园游玩,“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

7)以茶待客。以茶待客的场景在《红楼梦》中尤为常见。如第1回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3回王夫人让丫环上茶招待初进贾府的林黛玉;第41回妙玉以茶接待贾母一行人等。最隆重的是第18回元妃省亲: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接着奏乐声起,开始献茶,茶献三次,每次都需行叩拜之礼,三献之后,元妃降座,乐止。

8)以茶漱口。饭后以茶漱口,可防蛀牙、坚齿。这一点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郭家梁的《食疗医话》和薛聪贤的《蔬香果乐》等著作中都有提到。《红楼梦》中有两处写到“漱口茶”:第一处,是第3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当晚贾母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外孙女,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第二处见于第54回。元宵佳节,贾府者老少少看戏摆酒。入夜,以贾母为首的太太小姐们吃宵夜,撤去残席,外面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大家随便吃了些,用过漱口茶,方散。

9)以茶泡饭。茶泡饭是典型的江南风俗。《红楼梦》第49回中写雪后李纨、宝玉等约新到的邢岫烟、薛宝琴、李纹、李绮等人于次日在芦雪亭聚会作诗。次日早,宝玉因性急,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地咽完了,宝玉在这里吃的“茶泡饭”,便是用热茶水泡冷饭。

5、茶诗文与茶联

1)茶入诗:

甲戌本《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首回前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甲戌本中有脂砚斋批语:“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曹雪芹手笔。前两句讲述贾府生存的处境,直言其衰败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在“香消茶尽”之后还找不到出路。后两句告诉读者要想看清“目下”的“兴衰兆”,就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荣华,要请教那些冷眼旁观的人。

甲戌本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也有一首回前诗,诗云: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贮琼浆。莫言绮彀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这首回前诗简述了此回的主要内容。宝玉去梨香院探望宝钗,寒暄之后互相比对通灵宝玉和金锁,这段情节前后也不乏吃茶喝酒的场景;第二句中“那堪”二字暗含宝玉醉酒之事。“绮彀”和“金娃”都指宝钗,告诉读者不要觉得宝钗沉默寡言、安分守拙就没有风韵,试看这一回“金娃”对着“玉郎”是如何的优雅和娇羞。

小说第23回写宝玉在百无聊赖时作了四首“四时即事诗”,有三首写到茶,趣味盎然,也足以可见宝玉对茶的钟情,以及作者对茶文化的偏爱。分别是:其二《夏夜即事》诗云: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鹤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宝霭檀云品御香。其三《秋夜即事》末二句: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其四《冬夜即事》诗云: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雨及时烹。

2)茶入文:第78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宝玉撰文祭奠晴雯,文中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之句。这些祭品都是晴雯生前喜欢的,也是极纯净之物,烘托出晴雯超凡脱俗的气质。

3)茶入对联:《红楼梦》第17回写宝玉随游大观园,出沁芳亭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他就拟了一幅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宝鼎已经不煮茶了,但是在翠竹的掩映下,氤氲的水汽依然是绿的;幽窗下一局棋罢,指尖还是凉冰的。这个诗意清雅的地方是只属于林黛玉的,笔者看来,这幅对联不仅构想了日后黛玉的日常生活场景,也暗示了她之后凄凉的命运和在死后宝玉心中的地位。

(4)茶入联句: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薛宝琴有“烹茶水渐沸”句。第76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槛外人妙玉在为黛玉湘云的联句收尾时有这四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可见,茶是这些女儿们谈心事道雅趣的佐料,是营造雅致清净的氛围的方式,也是漫漫长夜里促膝长谈时的温暖。这些咏茶诗(联),显示出茶作为生活必须品的地位和魅力,也把《红楼梦》中的“茶”推向了高潮,具有极大艺术魅力,反映了华夏民族历史久远的茶文化。

二、茶对人物的塑造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红楼梦所写品茶饮茶的活动,都是为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服务的。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红楼梦中第3回,一家人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黛玉学着漱了口,洗了手,又捧上的方是喝的茶。她心思细密,如今寄人篱下,越发的谨言慎行,怕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落了人家话柄。

第25回中,因着凤姐送了黛玉暹罗茶,所以问茶味如何。宝玉说不甚好,宝钗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唯独黛玉说:“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在这里凤姐是金陵王家,或许她要显示富贵人家的气魄;而宝玉背叛封建家庭,自说不好。至于宝钗,她要迎合凤姐的话;而黛玉寄人篱下,也许在这点上,她只能说好。其实,人人都喝茶,喝出不同味道,品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世道沧桑。品茶栊翠庵,妙玉分别用雨水和雪水给贾母和黛钗泡茶,这两种水都是无根之水,而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细细想来,这珍贵的无根水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一个没有平等观念的出家人又怎么会无根呢?既非无根那么她就难逃风尘了。

同是此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这个描写有两重含义:其一,妙玉觉得刘姥姥是俗人,她用过的杯子自然沾染了俗气和污秽,不能再收;其二,刘姥姥在众人面前直言不讳说茶味淡,让妙玉觉得她不懂品茶,亵渎了自己。这一细节把妙玉清高怪僻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拉宝钗黛玉喝“体己茶”,又分别拿了“瓟斝”和“点犀䀉”。“瓟斝”谐音“班包假”,而俗语有“假不假,班包假”之说,所以沈从文先生认为此杯隐寓妙玉势利、虚假,同时也可作为宝钗的写照,暗指其“做作、世故”;至于“点犀?”,在庚辰本、戚序本作“杏犀乔”,当谐“性蹊跷”,则当喻指黛玉的“怪僻”、“多疑”、“小性”。此外,妙玉独独允许了宝玉这个男性进了她们喝茶的耳房,又拿了自己平时用的“绿玉斗”给他用,不难看出她心里是愿意跟宝玉亲近的,既贪恋人间色相那么何来的“空”。《红楼梦》中的茶是有等级性的,李奶奶喝了宝玉的枫露茶,使宝玉大发雷霆,还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把茜雪赶了出去;宝玉去了花袭人家里,袭人只能拿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刘姥姥用了的茶杯妙玉是断断不会再收了的。喝茶的等级性显示出封建社会的等级性,也让读者看到了全方位的人物性格。

曹雪芹先生用含蓄又深刻的笔触把茶与事、茶与人融为一体,给读者展现了传承千年的茶文化以及茶在王公贵族中的媒介作用,也借茶刻画了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精致的茶品和精美的茶具,既是富贵人家的象征,又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烘托者;精雅的用水,不仅是“红楼梦中人”雅致生活的体现,更是红楼茶文化极为重要的一笔;同时,《红楼梦》中还出现了很多茶俗茶礼、茶诗文、茶联的描写,为清代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喧嚣的现世,一壶清茶,阅尽曹公笔下的生活百态、前世今生,没有比这更耐人寻味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