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圣母就是妈祖?她们是同一人么?

近日,就读者就《我们总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可知“皇天后土”是谁》这一文章问小编有关于天后圣母的,今天小编就这一问题解释下妈祖和天后圣母的区别。

天后圣母就是妈祖?她们是同一人么?

“天后”称号源于康熙二十三年加封的说法始传于康雍之间。迄今所知的最早史料记载是康熙四十年左右郁永河所著《裨海纪游·海上纪略》:“康熙二十三年六月,王师攻克澎湖,靖海侯施公琅屯兵天妃澳,入庙拜谒,见神衣半身沾湿;自对敌时恍见神兵导引,始悟战胜实邀神助……表上其异,奉诏加封天后。”其次是康熙四十四年刘有成撰《天后庙序》:“琢公施侯膺简命,大师燮伐,神又扬灵助战,归于朝,敕封天后。”其三是雍正三年巡台御史禅济布、给事中景考祥奏折:“前靖海将军施琅征服台湾之时,祷于天妃庙……经臣施琅恭疏具题,圣祖仁皇帝敕建天妃神祠于其原籍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勒有敕文,以纪功德,遂又加封天后。”另外,同年刊行的据《天妃显圣录》改编的《天后显圣录》,亦把“康熙二十三年,琉球册封使汪以水道危险,荷神护佑,复命,奏请春秋祀典;又将军侯施以澎湖得捷叨神助,奏请加封。俱差官赍香帛、诏诰到湄褒嘉致祭”一段原文,直接删改为“康熙二十三年特封天后”。

而“天上圣母”之称源于“天后圣母”。这个称号最早出现于乾隆十五年,莆田林侃为涵江下徐天后宫撰《护国庇民、弘仁普济天后圣母东瓯香灯碑文》:“(皇上)即位之三年,进圣母隆称。”又乾隆二十八年,莆田黄维乔撰《兴安会馆香灯碑记》亦因袭林碑之说:“皇上御极之三年,诏天下有司进神妃以天后圣母,春秋享祀,载在秩宗。”

天后圣母就是妈祖?她们是同一人么?

那么,民间为何要给朝廷敕封的“天后”称号再加“圣母”二字呢?揣其用意,不外乎是为了加重钦敬之情,但文人与普通信众用心的重点恐怕有所不同,即前者着眼于“圣”字,后者则偏向于“母”字。因为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圣人是最尊贵的,故称孔夫子曰至圣先师。再反观南宋绍熙间妈祖由“夫人”进封为“妃”之后,文人的笔记即大多尊称她为“圣妃”。如丁伯桂撰《顺济圣妃庙记》,真德秀有《圣妃》等四篇祝文。祝穆《方舆胜览》载兴化军圣妃庙等等。

但在平民百姓看来,圣人是高不可攀的,他们更希望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能像母亲、祖母那样亲切地随时随地守护在身旁,尤其是在他们远航出海而遇到危难的时刻。故早在明清之际,他们就发明用“娘妈”、“妈祖”来取代“天妃”、“天后”的称呼。并且还作出颇合情理的解说:“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

天后圣母就是妈祖?她们是同一人么?

简而言之,“天上圣母”源于“天后圣母”,多用于皇室称呼,而妈祖则是民间的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