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精品賞析

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166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位,改元康熙。康熙帝在位的61年間,勵精圖治,奮發有為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精品賞析

直徑:2.2cm;重:4.1g

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為當時社會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濟也非常發達,所以康熙一朝的錢幣鑄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規整,錢型輕薄,文字美觀大方,而且鑄造極其複雜,存世相當稀少。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縱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

康熙8歲登基,智擒鰲拜,勇撤三藩……故事情節扣人心絃。“《康熙王朝》”曾在中央電視臺八套節目播出正酣,觀眾讚不絕口,與之相關的藏品也受到人們的追捧,許多錢幣愛好者紛紛走向文化市場,爭購古幣———“康熙通寶”,或集藏,或贈親朋好友,一時間,原來錢幣市場上並不少見的“康熙通寶”熱賣起來。

康熙通寶的歷史意義

康熙通寶,望文生義就是在康熙年間鑄成並流傳的錢幣。作為中國的清代錢幣之一,康熙通寶是非常具有考古價值的文物。因為其時社會秩序相對安穩,經濟發展迅速,全世界各地互易商貨交易頻頻,錢幣經濟也非常的發達。所以康熙年間的錢幣一般都鍛造得非常精美,因此康熙通寶也必定有它獨特的藝術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