煕寧七年(1074年),由於一場
旱災,使得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如一條載重遠行的航船,遇到了一塊巨大的礁石,驟然擱淺。是年,全國大面積地發生了旱災。當時的一部分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員,出於不同的政治目的和個人目的,把變法和旱災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扯到了一塊兒。他們紛紛向神宗進言,說災異的發生,是由王安石的變法引起的。甚至一些曾被王安石器重、提攜的官員,也見風使舵,倒向了反王的陣營。比如司法參軍鄭俠,是王所器重的的青年才俊。此時,他也跳了出來。他變著法子上書神宗,把天旱和變法得關聯性,講得頭頭是道。而且,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還自繪了一張所謂的
《流民圖》。以此證明,王安石變法,天怒人怨,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最後,他還把胸脯得山響,向皇帝立誓:如立即停止變法,“十日無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儘管當時神宗沒聽他的話,把他貶到了偏遠的嶺南任職,但還是把他繪製的那幅《流民圖》藏了起來,並不時地拿出來看上一會兒,再嗟嘆幾聲。此時的王安石,四面楚歌,不僅受到了眾多官員的攻訐,還成為了宮中太后的的靶子。慈聖、宣仁兩位太后,面見皇帝,聲淚俱下,哭訴“王安石亂天下”。此時的神宗,開始對改革產生了動搖。他召見王安石,一方面,和王共同探究旱災的成因;另一方面,對鄭俠所畫的《流民圖》中表現出的百姓的疾苦,深感同情。可此時的王安石,千不該萬不該,說了一番大實話。他說,水旱災害是常有之事,堯舜 時代亦不可避免。當下最要緊的,是要治理好人為之事,來應付天災。神宗聽了此言,龍顏不悅。事有湊巧,偏偏在王俠立誓三日後,天降甘露。此情此景,使神宗對變法產生了動搖。隨即,罷免了王安石丞相的職務。變法由此擱淺。煕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官復原位,變法在磕磕絆絆中,又開始艱難地進行。然而,變法派的內部,又產生了分裂。煕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自感獨木難支,改革之大任難以完成,便以身有疾病的理由,多次向神宗遞交辭相申請。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偏這一年,王的兒子病故身亡。政治上的失意,家庭中的變故,幾乎徹底摧垮了這位銳意改革的政治家。神宗批准了王的請求——王被外放為官,任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至此,王安石變法宣佈終結。
煕寧末年的大旱,使得神宗有了改元的念頭。那改為什麼年號,才能風調雨順呢?神宗召集群臣多次反覆討論、商議。最後,終於選定了“元豐”這一年號。“元,始也”;“豐,豆之豐滿者也”(《說文》)。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從改元“元豐”之時起,年年五穀豐登。從此,年號由“煕寧”改為“元豐”(1078——1085年)。
改元當年,神宗下旨,鼓鑄新錢——元豐通寶。該錢材質,銅、鐵皆有。分為小平和折二兩種。小平錢,書文有行書、隸書、篆書三張版式。折二錢,書文只有有行書、篆書兩體。
元豐通寶,是歷朝中鑄量最多的錢幣。因此,存世量極大。但有下列兩種,極為罕見,值得泉友們收藏。一是隸書大字小平錢;二是廣穿小字小平錢。另外,銅質鐵母也較為少見。
下面,我們通過兩枚元豐通寶小平錢和折二錢的實物,看看兩種不同“面值”的錢幣有何異同,並欣賞一下該錢的精美之處。
先比較兩錢的大小(徑寬):折二:29.8mm;小平:24.5mm。
再看厚度和重量:折二:厚度:2mm;重量:7.18克。小平:厚度:1.1mm;重量:2.95克。
從以上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小平錢約為3克,折二錢約為7克;折二錢的重量,約為小平錢的2.43倍。這兩枚不同“面值”的錢幣,和其它時期的北宋錢幣相比,其大小、重量,大體上相同。
通過上圖的兩枚元豐通寶的折二、小平錢,我們還可以看出,折二錢為外緣闊,內郭狹。小平錢,外郭線條粗細適中,內郭狹。但二錢的外、內郭均極為工整;線條粗細劃一,厚實、流暢。內章皆十分平整。其書文,皆為玉箸篆體。錢文的整體佈局,嚴謹疏朗。其筆道圓潤溫厚,飄逸灑脫。筆劃粗細勻稱,如同用玉箸寫成,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篆體書法之美。相傳,蘇東坡曾經書寫過元豐通寶和元祐通寶錢文,但泉界爭議較多。但從該錢的高超的書法藝術水平看,一定是出自某位大書法家之手。
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又一個頂峰時期。其經濟、文化、技術空前發達。宋代的貨幣制作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再加之宋代的一些皇帝,都是書畫大家。他們曾經親自書寫過錢文。比如,
宋太宗御筆親書“淳化元寶”錢文,宋徽宗御筆親書崇寧、大觀、政和等錢文。這使得本就製作精美的宋代的貨幣,錦上添花,更具有藝術的觀賞性和收藏的價值。經常聽到一些泉友喟嘆:銀子少,只能買些宋錢玩兒。其實,宋錢中的有些錢,也是罕見和稀有的。再者說,如果能把宋代的某位皇帝的所有錢幣,或者某位皇帝的某個年號的不同版別錢,全部收集齊全,進行整理、研究,也是集有所成,值得稱道的事情。
閱讀更多 天地人2019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