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度以上的白酒都是糧食酒嗎,50度以下的酒都是勾兌酒嗎?爲什麼?

祁州營裡


區分糧食釀造酒和酒精兌水酒,不是憑度數,而是看內容。規範的產品看標籤,酒精兌出的酒,酒瓶標牌上的原料一欄有註明“酒精”字樣,糧食釀造的是糧食名字。這是辨認糧食酒和酒精酒最直接的方法。

白酒的酒精度數,是個常識問題,談不上科普。大白話說,釀造的白酒,是發酵好的糧食,放鍋裡蒸煮蒸餾出來酒,要好幾個批次才能出完。每個批次的酒精度數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這時的酒叫做原漿酒,還要按照產品設計條件,經過相互勾兌到標準度數和味道,才能夠灌裝出品。每個產品都是系列化,有好幾種度數,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

酒精酒屬於“三精一水”勾兌的白酒,和糧食酒的不同批次原漿勾兌不是一個概念。酒精酒的主體是酒精和水,香精與糖精的參入,為的是兌出糧食酒的味道和口感,聞著、嘗著蠻是那回事,喝到肚裡就不一樣了。喝酒人都深有體會,不用囉嗦。所以,酒精兌酒,度數可隨意控制,從30幾度到60幾度都有。目前市場貨架上絕大部分都是這個。有人統計在9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酒精酒的包裝不那麼規範,故意的搞模糊概念,有的不註明“酒精”內容,有的標註看不清,還有的乾脆標明“陳釀”,而且有醒目的“幾年陳”字樣。要知道只有糧食釀造的白酒才會有陳酒,酒精酒根本不會有。


普濟


白酒的度數和其是否純糧食酒沒有必然的聯繫。

首先需要更正下:勾兌是白酒生產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加工環節,是穩定產品質量的一個加工工藝過程。酒剛造出來以後,不同車間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需要靠勾兌統一口味,去除雜質,協調香味。

糧食酒和酒精勾兌酒:

糧食酒的釀造需要在曲的作用下,經歷蒸煮、發酵、取酒,進而在不同批次的酒中勾兌出口感豐富,層次分明的酒體。酒精酒直接由食用酒精和水勾兌而成,沒有經歷釀造過程,通過添加香精香料都呈香物質,調成不同度數、不同香型的白酒。在執行標準上糧食酒和酒精勾兌酒也有所不同:

1、 固態法(糧食酒)執行標準: GB/T10781.1(濃香型)、GB/T 10781.2(清香型)、GB/T 26760(醬香型);

2、液態法(酒精勾兌)執行標準:GB/T20821;

3、固液法(糧食+酒精)執行標準:GB/T20822;

酒精度:

酒的度數表示酒中含乙醇的體積百分比,通常是以20℃時的體積比表示的,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20℃),酒精度一般是以容量來計算,故在酒精濃度後,會加上“Vol. ”以示與重量計算之區分。

白酒一般分為兩類:高度白酒和低度白酒。高度白酒酒精度多在50度以上 ,一般不超過65度。低度白酒採用了降度工藝,酒精度一般在50度以下;

糧食酒也是有高度和低度之分的,一般認為糧食酒一般以45度至55度最好,度數過低的話,口感不好;

綜合以上因素,說50度以上的白酒都是糧食酒,50度以下的酒,都是勾兌酒的說法是不正常的。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獲取更多、更專業、更有趣的白酒相關資訊,請點擊 關注我們。


老酒之家


但是我想題主沒有搞清勾兌酒的概念,想必您問的是50度以下的酒是不是都是酒精酒。

先來說說勾兌酒,可以說市面上絕大多數酒都是勾兌酒,包括我們的茅臺,這個勾兌指的是以酒勾酒,再準確一點應該叫勾調,即勾兌加調味,好的勾兌能彌補酒的不足,通過另一種酒的優點來增加酒的風味。同樣,勾兌也能使好酒變為差酒,所以這就很考驗白酒勾調大師的功力了。

其實很多人也以為勾兌酒就是假酒,勾兌酒的名聲也慢慢變壞,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國糧食緊缺無法滿足白酒需求,於是國家倡導新工藝白酒,這個新工藝白酒是什麼,其實就是採用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劑(酒用)勾兌調製而成的白酒。這裡提到一點,食用酒精也是用糧食釀造的,如薯類,但是酒精酒畢竟不好喝,於是大家都覺得勾兌酒不好。

再後來有些無良商家竟然加的工業酒精,導致喝的人死亡(山西還是哪裡,記不清楚了)總之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勾兌酒一詞頻頻見報,徹底崩壞。

再來看是不是50度以下的都是酒精酒

這個答案是:50度以下的不一定是酒精酒,50度以上的不一定是糧食酒

白酒香型分很多,不拘泥於一兩種,有些類型的純糧食釀造出來的酒度數就是偏低的

50度以上的也不一定都是糧食酒,畢竟食用酒精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現在的造假技術太過發達

總之用度數來分辨是否是糧食酒,不具備任何科學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我是品酒師遊豔,專注純糧醬香,歡迎點擊關注,我會與大家分享白酒知識。


遊說醬酒


歡迎點擊右側關注呦 →

打開今日頭條搜索 發兔

更多精彩視頻多多關注

中國的白酒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親朋好友相聚都少不了喝幾杯




仔細觀察著白酒的種類還真不少

這50度以下的酒到底是不是純糧食釀造的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還要從酒的歷史講起




我們都聽說過武松打虎的故事

三碗不過崗 現在想來三大碗酒

喝的真的是不少啊



實際上那時候武松喝的酒都是低度酒

酒精度數很可能達不到十度

相當於現在的啤酒



因為宋朝還沒有發明蒸餾酒的技術

發酵酒過程中的菌群

在酒精度達到十度左右的時候

就要失去活性



所以古時候的酒幾乎沒有高於50度的

在明朝的時候 人們發明了蒸餾酒的技術

利用酒精的沸點比水的沸點低




將釀造出來的低度原漿酒用一個大鍋煮沸

酒精會先蒸發成氣體 通過上方的金屬冷卻成液體

這樣就出來了高度的白酒 古人稱這種酒為燒酒

最早在明代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上有所記錄


如今的白酒即使是低於50度的

幾乎都採用了蒸餾技術

但是隨著銷量的提高

酒廠很可能達不到這樣的生產速度


這時候有些酒廠就會購買一些

酒精含量98%食用酒精原料 添加到售賣的酒裡面

食用酒精沒有白酒的香味

所以還要添加一些人工的香精


雖然這種酒對人體沒有什麼危害

但是早已經失去了白酒的本質


仔細看看白酒的配料表

有些白酒以食用酒精作為原料

都標明出來了

只是很多人沒發現而已


發兔冷知識


從最簡單粗暴的層面上理解確實是這樣,但是要判斷是否是純糧食酒,酒精度數高低可不是唯一標準。

純糧食酒的釀造分為兩種方式,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低度的勾兌酒也是在二者基礎上產生,但它也是糧食酒。


固態發酵顧名思義,就是釀酒的原料呈固態,主要原料為五種糧食: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將這五種糧食灑水摻和,再摻入酒麴,釀造過程中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和空氣,進而調節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這個過程就是發酵。除去水,這種酒的酒精佔99%,其他只佔1%,度數比較高。那麼低度白酒怎麼生產?有一個辦法就是“加漿”,其實就是往白酒里加水。為了聽起來專業一點、高格調一些,所以改叫“加漿”。

另外一種發酵方式叫液態發酵,就是釀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澱粉的植物,用水淹住了原料,呈液態。與固態發酵有所不同。液態發酵生成酒精的速度快,但是其他成分很少甚至沒有,所以就需要人工添加香精以補充其他成分。這樣做時間短,產量高,成本低,當然經濟效益也高,所以被普遍採用。但是液態白酒因為工藝的原因,口感要弱於固態發酵的白酒,為了追求口感,所以就需要人工添加香精以補充其他成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勾兌的一種。

所以圖省事的不法商販就直接買酒精廠的食用酒精,久而久之,液態發酵的白酒就退化為“食用酒精+香精”的形式,度數可以自己調控,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酒”只能稱之為稀釋的酒精或者假酒,口感很差,不過價格便宜佔據了很大市場份額,因此勾兌酒的口碑也就越來越差了。


時尚品牌關注


不一定,首先你的分清什麼是勾兌,是不是糧食酒跟度數其實是沒有多大關係的,比如好多北方的酒度數都是六十多度你確定是糧食釀造的?



其實不管多少度的酒都是勾兌的,通俗來講純糧酒的勾兌指的是酒勾兌酒,酒精酒的勾兌指的酒精香精這類的勾兌,

純糧酒的勾兌,就醬香型白酒來說要經過七次取酒,但是每一個輪次出的酒口感都不一樣,市場上出售的大批量酒口感必須保持一致,所以需要把不同口味、不同生產時間,不同度數的純糧食酒,經一定工序混合在一起,以達到特定的香型、度數、口味、。


一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略有生糧味、澀味,微酸,後味微苦。 取酒濃度:≥57.0%vol

二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味甜,後味乾淨,略有酸澀味。 取酒濃度:≥54.5%vol

三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尾淨。 取酒濃度:≥53.5%vol

四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後味長。 取酒濃度:≥52.5%vol

五輪次 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後味長、略有焦香味。 取酒濃度:≥52.5%vo

l 六輪次 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略有焦糊味。 取酒濃度:≥52.0%vol

七輪次 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有焦糊味。 取酒濃度:≥52.0%vol


酒精酒的勾兌就沒有那麼複雜了,是食用酒精,香精,糖精,水,勾兌而成,成本低廉,長期喝對身體不好,會出現視力下降,頭疼,等一些身體反應,但酒精酒也是合法存在的,

其實生活中我們不怕有酒精酒的存在,怕就怕喝到聲稱是純糧酒其實是酒精勾兌的酒,所以我們的一些酒友要是隻想喝純糧酒,那生活當中的多加留意了,一般價格低於50的是基本上買不到純糧酒,還有買什麼香型的白酒記得看產地,我就經常看到那些產地在外省確聲稱是茅臺鎮醬香白酒的純糧酒,且價格還非常低廉。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茅臺鎮人,現在也是一名制酒工人,自家也有少量釀酒,憑良心釀的純糧酒,要是想要品嚐純糧酒的可以關注並私信我。

做好人 釀好酒


1茅臺醬香型白酒


只要心夠狠,70度的酒都能用酒精整出來——食用酒精70度,直接上就行了。

50度以下的酒,用糧食釀造,也是很正常。

白酒的是否是糧食釀造,不能用度數來衡量。不過,用價格衡量,稍微靠譜一點。

100塊以下的酒,絕大多數是用酒精勾兌的。畢竟,除掉成本、渠道費用,100塊,連釀造成本都算不過來。

100塊以上的酒,用酒精勾兌的概率比較小。

其實,還有一個誤區需要告訴大家:嚴格意義上來說,市面上的酒,都是勾兌的;只不過,好酒,是用基酒勾兌,壞酒,是用酒精勾兌。

白酒企業每年花上億元搞研發,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勾兌研究上,研究怎麼勾兌符合大家的口味。

斑馬消費偉哥研究白酒市場好幾年,發現有幾家白酒企業是明確了大量採購酒精的:西鳳酒、迎駕貢酒。之前爆出酒精勾兌的有:古井貢酒、洋河。


斑馬消費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下:伏特加——俄羅斯的傳統酒精飲料,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度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
從上面看伏特加就是酒精酒,而且酒精度可達到95度!國內北方的悶倒驢酒精度可達70多度!而就釀酒的過程中酒精度也是會變化的,一般來說白酒蒸餾接酒有掐頭去尾的說法,為啥要掐頭去尾就是因為酒精濃度是不一樣的,好的一段在中間基本上是五十到六十之間的。而頭尾的酒也是要接起來留下用的!真正的好酒精華是中間五六十度的!


題主問這個問題我知道意思是:低度酒容易作假而高度酒不容易。?其實是一種認知錯誤。就濃香清香型來說是很多低度酒是比之52度的高度是更容易作假這個是真的存在的!因為食用酒精降度很簡單,像喝濃香酒你覺得度數高了直接加點礦泉水,度數馬上就降下來了!而醬香則不同——醬香型的標準是53度,醬香降度很麻煩除了用酒來降度外,降度的時候酒體會渾濁,就要過濾才行,降度後醬香的醬味肯定會降低,又要兼顧醬味!但是醬香型白酒像茅臺酒的43度的低度酒相對來說便宜些,是因為低度醬香的確口感不如高度的好,不適合長期保存!很多喝醬香53度的習慣了是不喝低度的醬酒的!


至於低度酒是酒精酒,高度酒是純糧酒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只是相對來說濃香清香低度酒是更容易勾調些是事實,而醬香型白酒工藝區別很大,相比之下要低度酒也不多,很多認為醬香型白酒不作假還是有一定的依據。所謂的串沙酒嚴格說來已經不算是工藝了!也因為濃香清香是市場的主流,再加上國家允許的液態釀造法使得這兩種香型更容易買到低的食用酒精勾兌的酒,所以才有此一問!
上圖是我們自己喝的醬香坤沙口糧酒,勾調上稍微柔和些老酒比列稍微重點,但是度數的確是53度的標準,醬味還是比較足的!比較適合剛接觸醬香的朋友,有興趣的可以試試!醬香型的要做到53標準且有度數稍微底的感覺是很難的,也更考驗勾調師的技藝,但是度數低了口感上就差了!很多人習慣了醬香後濃香酒就不習慣了甚至基本不喝,的確也有濃香低度容易喝到酒精酒是有原因的!


已逝情殤


首先得理解“勾兌”一詞的說法,中國的白酒其實都需要勾兌的,包括茅臺酒,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序!醬香型白酒是以酒勾酒,然而很多香型的白酒需要加水降低度數的!

其實在廣大群眾的眼裡“勾兌”一詞已經根深蒂固了,覺得那就是酒精酒,不是純糧酒!因為在以前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國家允許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進行售賣的,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變。所以見怪不怪了!而酒精酒現在也有了一個新名詞,那就是液態發白酒!中國現在市面的白酒可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種!


不知這樣解釋能否讓大家清楚的認識白酒!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多多交流!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酒仟歲


度數不是檢驗是不是糧食酒的標準,42度也有可能是糧食酒,只是降度以後的,要降度水也是少不了的,但並不能說那不是糧食酒了,高度酒也可能是酒精勾兌,只是加水少一些,要喝糧食酒純高粱酒就去真正釀酒的工廠或者作坊,那個基本不會來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