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人与人握手时、触碰门锁时或超市的推车突然感觉被“电”了一下,并伴随着一阵刺痛;夜晚换衣服洗澡或上床睡觉时发现几道蓝光一闪而过,并伴随着几声“丝、丝”声;梳头发时感觉原来的秀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不那么柔顺了。其实,这都是静电的“功劳”。人体或多或少都带有静电,少量静电无碍健康,长期大量携带静电,就会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当发现衣服经常大量携带静电,就要采取措施消除静电了。寒冷+干燥”的天气比较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该如何预防呢?

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首先了解一下静电产生的原理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据专业机构测算数据

屁股在椅子上一蹭会产生1800伏以上的电压;

当感觉到电击时,人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2000伏;

当看到放电火花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超过3000伏,这时手指会有针刺般的痛感;

在室内走动可能产生6000伏电压;

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产生7000伏静电干扰;

当听到放电的“啪啪”声音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高达7000伏至8000伏,甚至会达到上万伏!

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

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所以,平时咱们一不小心被电一下就是承受了3000伏的电压。听到这些,大家千万别吓趴下了。静电电压高得吓人,为什么却没伤着人?道理很简单:放电时间短(只有“微秒”级别)。所以,当人体静电放电时,刚感觉到轻微刺痛,电量就已经被释放了。实际上衣物摩擦静电电压可以很高,放电瞬间电流可达几百安甚至和闪电差不多!但几个纳秒后立刻呈指数衰减为零。人触电致死的原因是神经痉挛,导致心肌梗塞、脑细胞窒息,这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积累足够的电量。静电要达到电死人的程度,需要具备更大的电量和更长的放电时间。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因自身静电而导致伤亡的先例。研究表明,人体产生静电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干燥的空气;二是不导电的化纤衣物。

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如:漆黑的夜晚,人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总之,静电危害起因于用电力和静电火花,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人们常说,防患于未然,防止产生静电的措施一般都是降低流速和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最简单又最可靠的办法是用导线把设备接地,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静电积累。

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静电如何加强防范呢?

1、衣着宜宽大轻柔,应选择纯棉、真丝材料的服装,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如果经济稍微宽余的话,最好选用防静电面料装,不过这种面料目前比较贵,仅用于劳保行业。一般来说,100%真丝的衣物不会产生静电,全棉的衣物一般不会起静电。“现在的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复合成分,

腈纶、涤纶、人造丝等材质容易起静电,害怕静电的人可以避免选择含这些材质成分的衣服。”

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2、勤洗手、洗澡和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聚集的电荷和带电尘埃。

3、在洗衣服的时候,适当加入衣服柔顺剂,可以有效减少冬季衣服起静电的发生。

4、避免长时间呆在高楼大厦和电脑云集的工作间内,要适当到户外活动。看电视或用电脑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和面部,使用保湿性能好的护肤品,以保证皮肤表面的水分含量。

5、居室内不要使用化纤地毯,卧室内尽量少摆放电器。避免人体与电器在近距离产生电场而碰触起电。如此一来,电视机、电脑等最好不要放在卧室,看电视最好距离电视机 2米以上,使用电脑、手机等时也尽量离远一些,过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并注意将空气湿度保持在50%左右,干燥季节可启用加湿器或放一盆冷水,也可种些盆栽花草。

浅谈静电的产生及防范

6、对体内积存的静电可通过输出的方式将其消耗掉。如在室内赤脚行走,让脚直接接触地面,以便释放体内积蓄的静电。在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等电导体时,先用指甲接触导体或两手先搓一搓,也可以先触摸湿毛巾之类物品,使身体积蓄的静电能迅速释放出体外。

7、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钢笔)、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手、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8、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可减轻静电影响(大量的维生素C可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保温性,具有良好的除静电功能)。

9、尘埃很多的环境也容易产生并传导静电,这也是人体静电来源之一。平常要经常对生活和工作空间进行除尘,有利于减少静电。

特别提示:持久性的静电可引起人体血液的pH值升高,尿中钙排泄量增加,血钙减少,对孕产妇的健康危害最大,静电可致孕产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让她们容易感到疲劳、烦躁和头痛等,因此有必要适当防范;它会使血液的碱性浓度升高,钙质减少,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来说实在是大忌讳。还有,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与有害物质,它们会使宝宝的皮肤起斑发炎,抵抗力弱的宝宝甚至有可能引发气管炎、哮喘和心律失常等等!

如何防范静电你学会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