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军交战之际,杜甫写《石壕吏》,立场有错吗?

沙鸥说一说


杜甫写《三吏》《三别》都是对事实的描述,是痛恨战争、痛恨“安史之乱”。当大唐平定内乱后,杜甫还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爱国之心表露无疑。而日记就是抹黑、追责、愤怒、仇恨,是国家不行、社会不行、群众也不行,疫情不帮忙还拖后腿,武汉解除封控,它也没高兴;美国全面沦陷,诺贝尔奖泡汤了,正心酸着呢。

对了,杜甫还有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估计方X应该是《别墅被美元撑破歌》。

卖国文人,终将被我们一个字一个字钉在耻辱柱上!


汉来汉往


在两军交战之际,杜甫写《石壕吏》,立场有错吗?

不藏不掖,这个问题之所以可以上热门,其实是暗地里和《方方日记》在做对比!我这样说有人反对吗?

我这里大胆说出来,此问题隐含的问题其实是:

武汉女作家前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在武汉城病毒猖獗之际,在武汉人“水深火热”之际,写出《方方日记》立场有错吗?

我这样联想,合理吧?

回答如下:

杜甫的立场没有错,方方的立场错了。

葭明通是在这里双标吗?

不是。

  1. “安史之乱”是人祸,

  2. “冠状病毒”是天灾,

安禄山造反应该批评,大唐胡乱征兵搞出《石壕吏》当然也应该批评。

和冠状病毒打仗的医护人员们不应该批评吧!那些街头巷尾的志愿者,警察,军人不应该被任何一个人批评吧?

至于政府的表现,政府在这次“冠状病毒”事件前的表现有目共睹吧!

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政府大概率可能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唯一一个。

《方方日记》批评了很多人,也批评了政府。

她的立场有错误!

当然了,不是大错误,这个也要承认。

就是个急性子糊涂人。

我相信,如果现在让她决定,他一定会改变主意的,全世界疫情摆在这里嘛!

她把自己的立场表露的太早了。

再补充一点,杜甫可不是住在大别墅被人保护着写出的《石壕吏》,杜甫是亲眼所见,就在一线。


葭明通半瓶历史


混淆概念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吗?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不只写“国破山河在”,也写“勿为新婚念,努力戎事行”!杜甫一生穷困,儿子都被饿死。即使如此,一句“国破山河在”,看到了杜甫的家国情怀,看到了杜甫内心的光明与希望。杜甫的伟大在于其作品来源于“夜宿石壕村”“独与老翁别”的切身体会,全面反应了唐代社会现实。既有酷吏,也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既有新妇的怨怼,也有对出征夫君的勉励。我们在其作品中看到了唐代底层民众的大义与坚强,看到了盛唐的民意基石。当然,不同心境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满心黑暗的人,觉得所有人都欠他的人,看到的尽是酷吏和怨妇,看到的是老人孩子还要服役,看到的是新婚丈夫还要出征;心存光明的人,满怀家国情怀,看到的是一个即使力衰也要给战士去做饭的老婆婆,一个新婚出征保家卫国的战士。不要用你们那种狭隘的自私心理去解读,大灾大难面前,你可以躲在别墅里弄些蝇营狗苟的文字,三个儿子全在为国征战的老妪却在想着“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一个仅仅看出问题的人并不伟大,看出问题却看不到积极因素,又全然看不到出路,眼中尽是黑暗的人,更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