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師院文史學子用自身力量爲鄉村的孩子們奉上中國標準音

普通話是全國通用的語言,亦是聯合國工作六大語言之一。在用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新時代背景下,青年大學生將普通話帶進廣大偏遠農村進行推廣,是用自身實際行動促進農村發展,加快偏遠鄉村與外界的交流,對鄉村的經濟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8月19日,南陽師範學院文史學院青春築夢•雨佳志願推普脫貧攻堅社會實踐隊奔赴南陽市臥龍區英莊鎮高營村,用自身力量為鄉村的孩子們奉上中國標準音。

南陽師院文史學子用自身力量為鄉村的孩子們奉上中國標準音

劉奶奶和牛奶奶的故事

雨佳志願服務隊剛抵達高營村時,這裡的孩子用濃重的鄉音歡迎志願者們的到來。為引導孩子們主動說普通話,感受普通話的魅力,志願者與孩子們玩起了“繞口令”的遊戲。 “有誰可以讀這個繞口令?”志願者趙忠祥問孩子們。“我、我會讀”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起手來。“劉奶奶找牛奶奶買榴蓮牛奶,牛奶奶給劉奶奶拿榴蓮牛奶”,但繞口令還沒讀完,其他的孩子們都被逗笑了,讀繞令的小朋友也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志願者向讀繞口令的小朋友提出表揚,並糾正她錯誤的發音。隨後,志願者帶領孩子們一字一句的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志願現孩子們的對“l”與“n”分不清楚。經過一番瞭解,志願者們才知道這裡有著很嚴重的地方口音,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幾乎都是這樣,教孩子們的老師是這裡的本地人。

為糾正孩子們的發音,志願者們在課堂上教孩子們韻母聲母的正確發音,並現場指導他們閱讀文進行練習。 “原劉和牛發音是不一樣的,我之前都以為我說的對的呢!”這裡的一個小姑娘在學習後開心的說。

南陽師院文史學子用自身力量為鄉村的孩子們奉上中國標準音

學好普通話去看爸爸

在教孩子們學習拼音表的課堂上,志願者們注意到有一個小娘特別認真,而且在課後還積極主動地邀請志願者們去她家做客。小姑娘在回家的路上興高采烈地向志願者們介紹她的家,並格外強調她家也有一個志願者在課堂上用的拼音表。

抵達小姑娘家後,志願者們瞭解到,小姑娘的爸爸媽媽都在外面打工,她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不方便照顧,小姑娘的爸爸想把孩子帶到他工作的地方,但怕小姑娘初來乍到,不能用普通話和其他的孩子進行交流,所以他就在過年的時候給孩子買了拼音表,並向孩子許諾“你如果能夠將這些拼音表認全,在我回來的時候默寫給我看,爸爸就帶你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生活”。

在爸爸走後,小姑娘一直牢記爸爸的承諾。但因爺爺奶奶不識字,她還沒到上學的年紀,沒有人教她學習,她學習起來困難重重。但為了去看她爸爸,她經常向自己同村已經上學的小朋友們請教。

志願者們今天的到來,讓小姑娘十分的開心,她央求志願者再教她讀一遍這個拼音表。“我都認識這些字母,但是我不會讀啊!你們再教我一遍好不好?我一定會記住的。”志願者被小姑娘所打動,認真的教她發音,並將一首拼音兒歌教給她。在臨走的時候,志願者將一個能夠發音的拼音表送給小姑娘,小姑娘收到禮物後高興極了,開心的叫到:“有了這個,我能更快的見到我爸爸了。”

南陽師院文史學子用自身力量為鄉村的孩子們奉上中國標準音

學說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

“我說的這話難道就不是普通話了嗎?”在志願者與孩子們授課的同時,一位家長髮出了這樣的疑問。針對這個問題,志願者們向孩子們的家長詳細地介紹普通話的含義,“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為讓鄉親們瞭解更多普通話的知識,志願者向鄉親們發放宣傳冊,並對宣傳單上的內容進行講解。

南陽師院文史學子用自身力量為鄉村的孩子們奉上中國標準音

“這些娃娃們不講,我們還真沒感覺這方言和普通話的不一樣。我們老了,說了一輩子的地方話改起來就很困難了。但我們要讓我們的娃娃好好學習普通話,大步邁進新時代,跟上潮流,絕不落伍。”一位孩子的家長在志願者的講述後感慨道。

“語言是我們日常交流的工具,倘若語言不通,我們就無法進行溝通。脫貧攻堅浪潮已經在新時代的長河下奔湧先前,而脫貧就要先通語。推廣普通話,是用語言助力脫貧,我身為推普脫貧攻堅的一員,我為我們的活動感到驕傲。”志願者雷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