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到底算不算三文魚?

1.虹鱒魚是不是三文魚?

不是,雖然它們是物種上的親戚,但畢竟不是一個物種,並且一個是淡水魚一個是海水魚,虹鱒魚英文名叫Trout,三文魚英文名叫Salmon ,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早已明確規定,市場上出售的鱒魚應該使用商品名Trout,不得使用Salmon

虹鱒到底算不算三文魚?

虹鱒到底算不算三文魚?

其實全世界範圍內,用虹鱒魚冒充三文魚不止是中國才有,希望我們食藥監也能學習國外經驗,完善相關法規,推行one fish one name,避免混淆冒充。

2.營養價值

先不考慮安全性和口味,光是從營養的角度來看,我們從三文魚裡獲取的最重要的營養物質是深海魚油,即Omega-3不飽和脂肪酸EPA、DHA,其實虹鱒魚裡也有EPA和DHA,但含量比三文魚差得遠了。

國外一些研究數據顯示,每3盎司三文魚含Omega 3約1500毫克,同等重量虹鱒魚含Omega 3只有約800毫克。

要說800毫克放在淡水魚裡真心挺多的了,但你不能拿800毫克的虹鱒魚冒充1500毫克的三文魚呀

3.食用安全性

不管是三文魚還是虹鱒魚,生吃都有寄生蟲風險,不過虹鱒魚的風險比三文魚略大一些。

虹鱒魚是淡水魚,淡水魚的人畜共染寄生蟲種類比海水魚多,所以風險較大,雖然某養殖場號稱管控嚴格,用飼料餵養可以降低虹鱒魚食源性感染風險,但不能杜絕從水體環境中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並且,某養殖場用“淡水三文魚”這個名稱,還誇誇其談,是沒有商業道德的冒充行為,被diss後用莫須有的研究所背書,錯漏百出的顯微鏡觀察……這一系列操作下來,不管從道德上,還是技術上,讓消費者如何相信你們能保證安全?可以這樣說,中國食品安全公信力如此薄弱,正是這些不專業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的。

三文魚要生食也不是沒有風險,只不過海魚里人畜共染寄生蟲比淡水魚少得多,再加上中國的真三文魚都是進口,客觀來說,進口三文魚不管是從生產還是檢驗,都讓人放心的多,以挪威三文魚為例,挪威人用幾十年時間把三文魚做成了國家名片,出口全球的大產業,自然容不得一點自砸招牌的食品安全問題。

其實寄生蟲問題是可以通過冷凍解決的,美國FDA規定,凡是有寄生蟲風險的水產品,在提供給消費者用於生食之前,必須經過冷凍處理

FDA提供三種冷凍檔次用於殺滅寄生蟲

1.零下20攝氏度以下冷凍7天

2.零下35攝氏度以下凍硬後,再保持零下35度以下冷凍15小時

3.零下35攝氏度以下凍硬後,再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冷凍24小時

(以上操作不適用於厚度超過6英寸的大魚)

當然了,還是熟吃最安全

4.消費者如何區分市場上的虹鱒魚和三文魚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據說虹鱒魚完全可以做到以假亂真,連專業水產人士都很難分清(網上傳的看顏色看紋理的方法不靠譜

總結

虹鱒魚不是三文魚,不該叫做淡水三文魚

不管虹鱒魚還是三文魚都有寄生蟲風險

不管虹鱒魚還是三文魚,控制好風險都可以生吃

我diss的不是魚,是這種賣魚方式


我再逼逼幾句,其實虹鱒魚也是好魚,沒必要非得舔著臉去搶三文魚的名字,某些團體這種行為看似給虹鱒魚漲身價,實際上不僅拉著三文魚掉價,也是在侮辱虹鱒魚

為什麼就不能有骨氣點,就叫中國虹鱒,你們還是可以出臺標準,出一個虹鱒魚食品安全規範標準,規範養殖過程和冷凍處理,包裝,物流規範等

行業標準是用來規範企業自身的生產的,不是用來給商業行為做背書的

要是能正大光明的說,我就是虹鱒魚,我有寄生蟲風險,但是我能做好管控,該冷凍冷凍,該標註標註,那我還佩服你們敢作敢當,做事誠信

真要這麼說,我還覺得值得相信,虹鱒魚生吃也未嘗不可

現在這種做法,我是不敢吃,更不願意買來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