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爲寶!今年撫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63%

變廢為寶!今年撫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63%

網絡圖

記者 何漫華 報道

今年以來,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市從多方面、多秸稈利用途徑多元化途徑開展秸稈綜合利用,並取得明顯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63%。

全市現有耕地面積357.9萬餘畝,其中水田321.7萬餘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預計全市秸稈理論產量359.1596萬噸。

據市農業局生態能源科張科長介紹,今年以來,各地水稻收割都普遍採用收割機作業,機收率達93.8%左右,稻禾茬高,有20-30%留在田間不能回收,作有機肥還田,收割後的水稻秸稈大部分經收割機直接打碎還田,還田率達70-80%左右,只有少數倒伏水稻或聯合收割機械難以進入的耕地水稻採用人工收割,部分水稻秸稈作為牛飼料和生活燃料使用;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等的秸稈,基本用於生活用能。

近幾年來養畜經濟效益高。東鄉、南城、金溪、宜黃等多個縣大力發展草食牲畜養殖業,特別是養牛業,大量消耗水稻秸稈,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帶動加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減少秸稈焚燒、實現種養可循環發展。

黎川、宜黃、金溪、臨川等縣(區)大力推廣秸稈生產食用菌技術,農民利用水稻秸稈腐熟作原料,生產竹蓀菇、茶薪菇、草菇、平菇等食用菌,宜黃僅竹蓀菇栽培一項年利用秸稈量就達總量的30%-40%,提高了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增加農戶家庭收入,改善耕地質量,提高土壤肥力。全縣農作物秸稈總量(可收集量)11.23萬噸。目前,生產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註冊企業)僅有12家,種植戶達800餘戶,食用菌栽培專業技術人員及經紀人200餘人。

據悉,我市將進一步落實農作物秸稈機械化收割粉碎還田措施,把大部分秸稈留在田裡,翻耕熟化作為有機肥予以利用。繼續推動相關的民間資金參與到秸稈的收集和產業化生產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