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鄭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遊學歸裡之後,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註疏,潛心著述。晚年守節不仕,卻遭逼迫從軍,最終病逝於元城,年七十四。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採今文經說。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唐貞觀年間,列鄭玄於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宋代時被追封為高密伯。與晏嬰、劉墉並稱為"高密三賢",後人建有鄭公祠以紀念。

早而聰敏

鄭玄自幼天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勤奮好學。他從小學習書數之學,到八九歲時就精通加減乘除的算術,十二三歲時,他就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了。

鄭玄自少年時就一心向學,確立了學習經學的志向,終日沉湎於書卷中,孜孜以求。他不尚虛榮,天性務實,十六歲時,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曉讖緯方術之學,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聲名遠播,被大家稱為神童。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折節向學

在十八歲那年,迫於生計他不得不出仕,充任鄉嗇夫之職,鄭玄在任上勤勤懇懇,十分認真,撫卹孤苦甚得鄉里的好評,不久便晉級而成為鄉佐。鄭玄不安於鄉吏的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刻苦學習,到二十一歲時,已經博覽群書,具有了深厚的經學功底,並精於歷數圖緯之學,兼精算術。

當時的名士杜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把鄭玄升調到北海郡裡為吏錄,使他得到學習和深造的機會。不久鄭玄又辭去吏職入太學授業。師從第五元先,先後學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曆》、《九章算術》等,俱達到了通曉的程度。又師從東郡張恭祖學習了《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等書,其中除《禮記》和《韓詩》外,均為古文經學的重要典籍。

還師從陳球受業學習了《律令》。在此期間,他還以明經學、表節操為目的,遊學於幽、並、兗、豫各州,遍訪名儒,轉益多師,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探討學術問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辭勞苦,孜孜求道,而立之年後,鄭玄已經成了一名有著較深造詣的經學家。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遊學關西

鄭玄通過友人盧植的關係,離開故國,千里迢迢西入關中,拜扶風人馬融為師。馬融是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大師,學問十分淵博。他遍注儒家經典,使古文經學達到了成熟的境地。鄭玄在馬融門下學習了七年,因父母年邁需要歸養,就向馬融告辭返回山東故里。

隱修經業

鄭玄四十多歲時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經學的大師,於百家之學無所不通。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朝廷下詔各州郡查究黨人,鄭玄曾為杜密故吏,所以也被視為黨人,於建寧四年(171年)被禁錮。一直到了五十八歲才蒙赦令,前後長達十四年。在此期間,他打破了經學的家法,註釋與著書"幾百餘萬言",創立了"鄭學",在中國經學發展史上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傑出貢獻,鄭學"逐漸成為"天下所宗"的儒學。

守節不仕

朝廷聘請他入朝擔任要職。但鄭玄不願涉足仕途屢拒徵辟,一心一意從事著書講學的學術工作。靈帝中平四年(187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曾先後兩次徵辟鄭玄,但他都藉故婉言謝絕了。第二年,鄭玄被徵為博士,他因父喪而未去。後將軍袁隗表舉鄭玄為侍中,他仍以居喪為理由而拒絕出仕。

中平六年(189年),公卿們又舉鄭玄任趙王劉乾的國相,但因戰亂道路不通,仍沒有受召。鄭玄屢拒徵辟,其間除避亂于徐州外,大多在家鄉隱居,聚徒講學,專心經術,著書立說。他的弟子遍於天下,學生超過千人,為一時之盛。

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黃巾軍攻佔青州,鄭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亂。鄭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建安元年(196年),鄭玄從徐州返回高密。他終日精研經典,博稽六藝。 建安三年(198年),獻帝徵鄭玄為大司農,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鄭玄在家拜受後,便乘安車至許昌,但馬上又藉口有病,請求告老還鄉。

顛沛流離

建安五年(200年),鄭玄已經七十四歲了,飽經滄桑,身體常覺不適。這一年,袁紹與曹操的大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會戰。袁紹為壯聲勢,爭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譚逼迫鄭玄隨軍,鄭玄無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縣境),病勢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於該縣。病重和臨危之時,他還在註釋《周易》。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鄭玄墓位於山東省高密市雙羊鎮鄭公後店村。1986年鄭玄墓被公佈為高密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又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成就

經學。鄭玄註疏有《毛詩》、《周易》、《論語》等儒學經典。家藏經籍逾萬卷,多以儒家經籍為主。鄭玄囊括大典,綜合百家,遍注群經,將今、古文界限打破,達到了經學的融合與統一。鄭玄所注經書,代表了漢代學術的最高成就,被稱為"鄭學",對後世經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鄭玄以畢生精力註釋儒家經典,至今保存完整的,有《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合稱《三禮注》,還有《毛詩傳箋》。失傳後,經後人輯佚而部分保存下來的,有《周易注》、《古文尚書注》、《孝經注》、《論語注》。此外,他還曾注《春秋左氏傳》,未成,送予學者服虔,遂有《春秋服氏注》,著述共約有60種之多。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註釋三禮。

鄭玄最大的功績是編輯、註釋了"三禮"。漢代《禮經》只憑師授而無註解,馬融也只注了《喪服》經、傳,"三禮"這個名稱雖然是馬融、盧植提出來的,但卻是從鄭玄分別為《周禮》、《儀禮》、《禮記》作注之後才確定下來的。

現存的《毛詩箋》也是鄭注中的力作。《詩經》在史學上與文學上都屬極重要的一部經典,但由於時代久遠,其中許多內容我們今天已經不易理解了。若要真正讀懂它,非藉助前人的註釋不可,而鄭箋正是最好的古注本,是《詩經》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

鄭玄對經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鄭玄以其畢生精力註釋儒家經典,是一位空前的經學大師。從唐代起,其所注的《詩》、《三禮》即被視為儒家經典的標準注本,收入九經。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經注疏,長期作為官方教材。直到今天,仍是古經典的權威注本。

教育。鄭玄遵循儒家經籍中的一貫思想,力主尊師。鄭玄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和支配作用。他對儒家經籍中所記載的教育設置和教育觀點作了大量精闢的闡發。

教育學生。鄭玄教育學生很注意問難式、啟發式和因材施教,這是對孔子的傳統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而其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又促進了其學說的傳播,終得大行於世。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學傳承人物——鄭玄傳

思想。鄭玄是一位篤信儒家思想的正統學者,他理想中的政治面貌,應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嚴守等級秩序,使政治穩定,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鄭玄遍詮群經,把這些政治思想說成是經典的本義和萬古永恆的常則,對於儒家傳統思想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讎學。鄭玄注經,不僅兼錄異文,考訂疑誤,而且致力於考鏡源流,釐析篇帙,涉及到了校讎學的各個方面,後世有志於以整理古籍為務者,皆以鄭玄所為作為楷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籍浩如煙海,整理古籍是研究傳統文化與歷史的必需,而校讎之學,又是古籍整理方面的一門專業學問。鄭玄的校讎學成就,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校讎學的內容,其功不可沒。

訓詁學。中國訓詁學的起源甚早,而訓詁學的成熟發展則在漢代。漢人的訓詁學成就又以鄭玄為最。所謂訓詁學,也就是用語言解釋語言,鄭玄遍注群經,其內容幾乎包括了後世訓詁學所涉及的全部:包括釋詞、釋句旨、說語源、說通假、注音讀、說修辭、說制度、解名物、釋方言、校勘文字、分析語法等等。

詞彙學。鄭玄總結和發展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注經過程中對詞的諸多義項和用法進行全面訓釋,從而鞏固了先秦以來詞義發展的成果。許慎的《說文解字》主要在於明辨字的本義,正本清源,功績巨大,但很少涉及引申、假借問題。鄭玄則重在闡述詞的引申義與假借義,並揭示出了一些客觀規律。鄭玄的功績可與許慎相媲美,對詞彙學的發展有傑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