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必讀:如何思考培訓機構的盈利模式

​幾年前,靠發傳單做地推,就可以招攬大量的上門量,但是現在活動做了一場又一場,依然沒有太大的效果。

多校長很困惑,我的教學質量和管理也沒有問題,為什麼學校做不好呢?

下面看看這幾個內容你考慮過了嗎?

1

有的校長會把機構開在一些大機構、社區、大型商場附近,佔據地理優勢,吸引生源,有的在某一個城市迅速連續開十家店,十個機構,讓別人覺得我這個機構是一個響噹噹的不錯的品牌,佔領市場。其實,這都是經營模式。

機構不能只有經營模式,而沒有盈利模式。

什麼是盈利模式呢?

其實就是我們怎麼賺錢。

那培訓機構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如何思考培訓機構的盈利模式。每個機構可以結合自己的課程思考自己的盈利模式。

1.“晚託輔導+週末班”捆綁銷售

有一些晚託輔導校長想做週末班。他可以採用將晚託輔導和週末班適當組合的盈利模式。

比如,晚託班的孩子加100塊錢就可以上一門週末班的課。

這樣你把一千塊錢的課賣到一百塊錢組合銷售的時候,家長肯定就覺得佔了便宜會選擇這種組合來報。而且由於週末時間成本的問題,家長不願意跑來跑去。只要你的課程還不錯,家長報了你10點鐘的週末的課,他就很可能會報你8點到10點的課。這樣算下來其實你是不賠錢的。

2.低價搶入口生源

很多做小學培訓的,從小學一年級、二年級開始做的時候,招生是比較難的。因為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在學興趣班、學特長班,文化課需求不大。這時候可以設計這樣一種盈利模式:把一二年級的收費降到最低,吸引一二年級的家長報班,等孩子升到三年級的時候,再回歸正常收費。

具體活動可以採取“一人報名,三人學習”的形式,就是一個人報名,可以再帶兩個自己的同學一起來上課。這種模式平均每個人的價格非常低,也能吸引大量了一二年級的學生報名。

因為低年級流量很大,到了三四年級是不缺生源的。換機構也是需要成本的。孩子在你這裡學了一段時間,和老師建立了感情,從本質上來講他不願意換的,只要你的教學不差,只要你的服務不差。

培訓機構要從各個角度去設計多種的盈利模式,一個機構一定不能只有一種盈利模式,要有多種組合型的盈利模式,這樣的話才會抵禦外來的風險衝擊。

2

家長對機構的需求從功能需求、品質需求,轉變為了情感需求。

校長捕捉到這樣一個信號以後,就可以對你的服務跟產品,做精細化的體驗式設計,要非常重視用戶體驗。

這種體驗式設計,絕對不是說我們現在的體驗課。孩子來上一節課,看好不好,好了就報名,而是我們一定要去滿足到用戶的情感需求。

校長必讀:如何思考培訓機構的盈利模式

3

很早以前,培訓機構,傳播方式非常簡單。但是現在整個社會的傳播機制已經發生變化,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是超時空的傳播,不限時間,不限空間。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會採取守在門口發傳單的方式。而是在線上,通過視頻、照片、家長好評等等,立體展示機構特色。

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的免費課程,來深度展示我們的專業能力。

其實線上的傳播機會非常多,隨處都有。但是還有很多機構沒有利用這種新的自媒體傳播,僅僅是利用朋友圈做廣告,把以前在地面上放廣告變成了在朋友圈放廣告。

4

在傳統觀念中,一個學校要做成一個區域響噹噹的品牌,需要很多年口碑的積累。所以,很多校長覺得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機構才能做大。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即使你是一個新機構,你也可以通過內部的設計,迅速讓家長認為你是一個大品牌。

很多用戶在判斷一個品牌好壞的時候,很簡單,只有一個指標,就是看他的單價。我們可以藉助這個心理來設計課程。

有的校長說,我為了讓大家覺得我的機構有檔次,市場平均價1000元的課程,我買3000,不是這樣的,這樣就沒人來買了。

你要有方法。我們可以把課程價格分成不同的等級。比如說開一個班叫火箭班,收費2680,從人數、教師的上課水平,上課的內容、上課的模式,服務的體系等方面來塑造這個班級的價值。讓家長覺得這個班確實值這個價格。

再開一個1680的班和一個1000塊錢的班,分別按照班級的價格來塑造它的價值。

當我們把我們所有的課程的比價系統做出來以後,家長在還沒有在你這上課之前,它內心裡就把你已經定位成這種品牌了,你絕對跟三四百塊錢、七百塊錢的學校是不一樣的。

比價手段是品牌價值迅速提升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