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文 | 劉起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序列中,《奇蹟》是經常被忽視的一部。與導演的其他作品相比,這部兒童電影似乎不夠深刻,顯得有些太過輕巧、太過明快了。雖然理智上我同意這不是最好的是枝裕和,但無疑是我最愛的一部。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奇蹟》是JR(日本鐵路集團)為了配合博多到鹿兒島中央的九州新幹線開通而進行的企劃。雖然是命題作文,但也是是枝裕和拍給自己女兒的一部作品,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女兒三歲,在拍《奇蹟》時,我就想著這是等她十歲時讓她觀看的電影,我想對她說,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麗,生命本身就是奇蹟。」

一、輕逸

從形式層面來看,一方面,作為命題作文,《奇蹟》是主題先行的,敘事結構也高度工整,是人工設計的產物。

但另一方面,是枝裕和的敘事手法又如此微妙,以至於沒有留下強烈的人為操作痕跡,而是像日常生活一樣自然流暢,難怪經常有人誤以為是枝裕和的作品是生活流。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他的大部分作品在形式上都保留了這種不動聲色的複雜性——對細節精挑細選、對結構嚴格控制,但又想方設法把這些人為的痕跡隱藏起來。

是枝裕和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圖,精心挑選出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將其按照劇本的邏輯,放置在一部作品中。但同時,又讓這些細節看似被雜亂無章的堆砌在一處,像生活一樣撲面而來。

這種手法的核心是,將一切細節變得重要而又無關緊。這聽起來既矛盾又模糊,什麼樣的細節是重要但又無關緊要的?這其實非常困難,只有對於生活有著高度敏銳的感受力的作者,才能準確地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找到這類細節。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比如影片一開始,哥哥航一走到陽臺上,抖掉抹布上的火山灰,然後將房間裡的火山灰一一擦拭乾淨,這看起來是最微不足道又自然不過的一個日常細節,彷彿是不經過篩選就存在於人物世界中的動作。

但其實,這個細節所承載的敘事功能絕非如此簡單。哥哥最大的願望是離婚的父母複合,一家人重新生活在一起,因此,他討厭跟母親一起生活的鹿兒島。但是枝裕和沒有讓航一直白的說出自己討厭鹿兒島,而是以火山灰為敘事載體。

航一抱怨火山灰掉下來的時候很吵,又不理解人們為什麼要住在火山不斷噴發的地方。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讓孩子直接說出不滿,小孩不就是天真無邪的嗎?這就回到人物性格設計上。外表看來,哥哥航一懂事老成,弟弟龍之介沒心沒肺,但在父母離婚這件事上,弟弟更加成熟,他記得以前那些沒完沒了的爭吵,意識到父母應該不會再走到一起了,但哥哥對父母複合卻有很大的執念。

一個懂事的孩子,可能不理解大人的選擇,卻體貼的不去無理取鬧,將願望藏在內心深處,只是時不時抱怨一下火山灰。

影片結尾,航一走到陽臺上,用沾溼的手指伸向空氣中,平靜的說,今天應該不會落火山灰了。他已經接受了與火山灰和平相處,其實也是潛意識接受了父母不能在一起的現實。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充滿了類似於火山灰這樣的細節,看起來瑣碎又無關緊要,但其實卻異常重要。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二、邊界

《奇蹟》看似稚拙,卻準確的納入了人生與世界的複雜性。《奇蹟》的美好,在於它天真而非幼稚、輕盈而非淺薄、明亮而非直白。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光譜上,《奇蹟》在最明亮的一邊,《無人知曉》在最黑暗的一邊,《橫山家之味》可能在中間吧。但奇怪的是,最沉重陰鬱的《無人知曉》和最輕快明亮的《奇蹟》,恰恰都是兒童電影。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複雜的成人世界與單純的孩子的世界之間,是否存在清晰分明的邊界呢?可能並沒有。但在孩子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也許有一個模糊的區域,單純與複雜、天真與世故、樂觀與悲觀,都在此共存,也可以看做一條模糊的邊界。

一部兒童電影,如果只是單純表現一個屬於孩子的無憂無慮世界,未免有些簡單樂觀。但一部成人視角的兒童電影,又顯得有些故作天真。所以,好的兒童電影,往往是站在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邊界上。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奇蹟》中,大人們是不相信奇蹟的,而孩子們則堅信奇蹟會發生:在兩列新幹線交匯而過時,許下的願望就能實現。所以,片名雖然是《奇蹟》,但影片從始至終沒有發生任何奇蹟。

當小狗在許願後並沒有醒過來,孩子們就明白了奇蹟並不會發生,這就是成長。這一刻是殘酷的,然而,當他們接受了這個世界的種種美好與不美好,看到多樣性,也才能明白是枝裕和所說的「生命本身就是奇蹟。」

影片中,這種邊界不時閃現,比如輕羮的味道。是枝裕和寫輕羮的幾場戲舉重若輕,氣定神閒,其意味深長與留白之處,幾可媲美成瀨巳喜男最好的幾段對白。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第一次外公讓航一嘗輕羮,航一回答,味道有點淡。

但在兄弟二人重逢的夜晚,哥哥給弟弟嘗外公做的輕羮。

航一:好吃嗎?

龍之介:味道有點淡淡的。

航一:嗯,一開始我也這麼覺得,但是越嚼越香。

龍之介:哥哥長大了呢。

結尾,航一回到家,與替他保守秘密的外公聊天。

航一:我給龍之介吃你做的輕羹了。

外公(急切地):他覺得怎麼樣?

航一:那傢伙還小呢。

外公:哈哈,那倒也是。

也許長大就是接受了與火山灰共存,就是懂得了輕羮的味道,那種入口不夠甜蜜,淡淡的,越嚼越香的味道。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奇蹟》

影片中最重要的時刻,不是新幹線交匯時孩子們大聲喊出自己願望的瞬間,而是前一瞬間出現的空鏡頭蒙太奇段落。這個段落在影片中既是抒情性的,也是敘事性的。

這段蒙太奇簡直是神來之筆,是枝裕和用三十個空鏡頭組合在一起,將一個原本不會發生奇蹟的瞬間,變成了另一種奇蹟。

淡藍色冰棒、兄弟倆爭搶的薯片碎屑、40°的體溫計、疊整齊的校服、陌生人招待的親子丼、老師有力的雙手、包裡死去的小狗、販售機下的硬幣、落在肩膀上的火山灰、淡淡的輕羮、漂亮老師的車鈴、開在荒地的波斯菊、寫下稚嫩許願的旗子、泛黃的老照片、爸爸樂隊的手繪封面。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三十個空鏡頭,既是孩子們的天真願望,也是生活本身,更是這個無限廣袤的世界。

分別的站臺上,哥哥航一告訴弟弟自己放棄了許願的原因:「比起家,我還是選擇了世界,抱歉。」

大家討論是枝裕和最佳作品總是遺忘它,太不公平了!|劉起專欄

新幹線交匯那一刻,日常生活中點滴的美好瞬間,那些成長中零碎但珍貴的吉光片羽,一一閃現,世界從四面八方進入到他的生命中,他的世界不再只有自己,他也逐漸開始一點點了解人生的複雜與無奈。

所以,《奇蹟》看似簡單,卻自又包含著一種不動聲色的深度。既稚拙輕快,卻準確地反映了人生的廣袤開闊與世界的複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