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寫在山西洪洞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7)-作者:張玉桐

美好發展遠景

洪洞西線旅遊公路正在規劃中,這是洪 洞發展旅遊產業的又一重大舉措。韓家莊在 規劃線上,這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宣 傳講解開發旅遊、保護復建古村落的重大意 義,統一思想與全村群眾達成共識,凝聚能 量形成合力,統一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發展, 共同致富。擬規劃項目;

1、韓家莊村紅色文化,文物古建,非 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黨史教育基地,愛國 主義教育基地,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和省市古 村落。

2、韓家莊古村落傳統農耕文化,歷山 神立廟堯舜文化,乾元山道教文化等現有景 點即將串聯起來。整合歷山廟宇,乾元山道觀, 韓家莊古村落等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開通 循環線路,形成三家各自相對獨立,又相互 互補的一個大景區新景區。

3、修復古堡、古樓閣、古橋渡、古廟宇、 古井亭、古祠堂,古宅院、古戲臺,古照壁, 善院、教堂、道觀,泊池等古建築。

4、恢復柳編地窨、古法榨油、古法淋醋、 古法曬醬、古法制陶燒瓷、古法釀酒,傳統 食品糕點製作,等老場所老作坊。

重點恢復明清時期古老傳統釀酒作坊, 原地修復釀酒老糟坊(樹善堂),重新設計 包裝“樹善堂記”老白酒,傳承傳統的酒文化。

5、由老藝人培訓威風鑼鼓、金鼓、韓 路鼓子、舞龍燈,耍獅子,高蹺、跑旱船等 組建傳統社火表演隊伍。

6、再現歷山山三月三接姑姑,乾元山

道教傳說故事,洪洞通背拳演練場,金鼓五 虎爬山,韓路鼓子等實景表演。

7、修繕韓家莊村東洪三澗河上,西姚 頭到溫家莊,自唐朝貞觀年代就有的自留灌 溉體系,或叫生態灌溉體系。再現通渡橋咫 尺之間三渠一澗,高低錯落四水穿流的奇特 美景。在溫家莊村北造一橡膠水壩,形成通 渡橋與新建的澗河橋,橋上水,水上橋,兩 橋交相輝眏的新景觀。

8、鋪修起點韓家莊村經風葫蘆溝,到 乾元山歷山再由洪歷路返回經上舍村到韓家 莊的環形自行車專用車道,成立自行車俱樂 部,開展自行車健身運動。

9、開發風葫蘆溝風葫蘆洞,乾元山金 光洞等溶洞。

10、打造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種養殖 成品可就地加工轉化到旅遊餐飲飯桌上,成 為應時綠色食品。

11、打造天然山光水色,加綠色田園風 光。整個景區成為集山,溝,坡,澗,河於一路, 自然的,生態的觀光區。

12、聘請專業人員設計規劃適合旅遊消 費的旅遊紀念品,開發當地土特產品,聘請 旅遊景區開發專家,考察佈局旅遊設施建設 整體規劃,按輕重緩急分期,分批施工開建。 不難想象幹好這樣一件韓家莊前所未有 的大事,將面臨重重艱難和考驗。雄關漫道 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困難會有的,辦 法也會有的。困難難不倒韓家莊人。洪洞縣 是旅遊開發的重點縣,政府對旅遊開發的大 力支持,定會助力韓家莊古村落申報與開發,

記住鄉愁-寫在山西洪洞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7)-作者:張玉桐

這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憧憬韓家莊古村落旅遊區未來;將是一個環境優美宜居,能展現古代文明,體現現代化生活現代化設施的鄉村旅遊新景區。既 有鄉村的田園風光,又保留農耕文明的符號, 既是明代移民先祖生產生活體驗之所,又是 槐鄉傳統文化展示地,延伸洪洞根祖旅遊下 線,源頭遊。融看、聽、吃、住、玩、娛、 遊於一體。形成各具特色鐵三角循環線路, 勢必為洪洞大旅遊藍圖,增加濃墨重彩的一 筆。

從而帶動歷山、乾元山兩社十三個村旅 遊產業,進而帶動萬安周邊,乃至整個河西 旅遊產業發展,使廣大村民奔走在旅遊產業 快速致富道上來,為振興洪洞經濟做出貢獻。 讓到來的遊客能融入那個時代,處身明 代居民實景當中,親身體驗農耕文化。使從 山南海北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的槐鄉後裔 們,入鄉入俗、親力親為,置身明代的民間 生產、生活之中,尋覓先祖耕耘山莊的蹤跡,

超越時空與先祖交流對話,樂在其中,醉在 其中。漫步鄉間空氣清新,靜坐村邊祥和怡然, 觸景生情,情景交觸,此乃尋根之旅享受的 最高精神境界。

此情此景,彷彿我也融入到旅遊人流, 跨進明代民居街巷裡,走在山水田園當中, 廊下亭邊閒覽帶墨香的韓家莊村志,山頂溝 底迎風沐雨放飛思緒,朝霞晨霧間尋覓亭閣 渡橋輪廓,落日餘暉裡凝耳傾聽鳥鳴鈴鏑, 景區隨風飄來陣陣歌聲,深情纏綿時斷時續, 一曲‘記住鄉愁’慢慢流過心底;

年深外境尤吾境, 日久他鄉既故鄉, 遊子、你可記得土地的芳香, 媽媽、你可知到兒女的心腸, 一碗酒、一杯水, 一朵雲、一生情 ...... 整理:韓學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