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華夏大半部古文明的濃縮,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

洪洞縣,承源上古,緣起堯舜,有著五千年不曾間斷的文明,獨特的地理環境,優秀的文化傳統,為我們留下了很珍貴的文化遺產財富。著名的作家李存葆先生曾說:“洪洞,華夏的大半部古文明在你這裡濃縮;臨汾,你是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的地方。”


一、創世文化

洪洞:華夏大半部古文明的濃縮,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


文化是人與動物告別的標誌,創世文化則是人類文化的最早起源和萌芽。洪洞縣文化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根深淵長。如果說文化就是人化,洪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能夠回答人從哪裡來,人怎樣才從猴變成人,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祖先從採摘文明走上了農耕文明。洪洞的地下文物,地上遺存以及口口相傳的歷史及古老典籍的記載,相互呼應,相互佐證,說明伏羲女媧的神話故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史實,雖說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伏羲降牛伏馬,一卦開天等故事不是很詳細、很完整,但是幾千年來一直活在洪洞民間的故事和傳說,語言與風俗,則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都沒有傳承了幾千年的這種活的“創世神話”。

二、汾河文化

洪洞:華夏大半部古文明的濃縮,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


洪洞從地域上講屬於典型的黃河文化,從行政隸屬而言則應該是屬於“晉文化”。但是洪洞文化又是比黃河文化和“晉文化”起源更早的一種文化,或者說它是“黃河文化”和“晉文化”的源頭。因為洪洞文化在黃河文化中又很有特點。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在歷史上山西的河東、河南的河洛、陝西的關中,是黃河文明的發源地。黃土地、黃河水、黃皮膚是黃河文化的特徵,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怒吼,無堅不摧,勇往直前,排山倒海氣勢,則是黃河文明的精、氣、神。

洪洞不僅具備黃河文化的諸多特點,但是它又有別於整體的黃河文明,甚至比黃河文化更古老。洪洞位於汾河中游,是典型的汾河文化,無論從考古發掘還是歷史記載,汾河流域的陶寺文化,汾河的治理遠比黃河的治理要早,從氏族社會向國家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洪洞最早應屬“沈實”地區,所以近幾年不少學者都認為“汾河文化”才是中華文明更早的一個源頭。

三、根祖文化

洪洞:華夏大半部古文明的濃縮,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


我從哪裡來?我的祖先是誰?我的根祖在哪裡,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經常思考的問題。“樹有根,水有源”。根就是物體的基部,事物發生的本源。中華姓氏文化也像株參天大樹,它延續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根”。尋根問祖,溯本思源,敬奉祖先,緬懷祖德乃中華民族的美德。姓氏文化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大發明。隋唐而上,官有簿壯,家有譜系;其後,國有史,家有譜。所以根祖文化無異於國史。“人而不知其家所自出,則渙若鳬雁”。尋根問祖就成為文化研究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

華夏姓氏起源於遠古的神話時代,伏羲女媧是我們最早的祖先,風姓是中華第一古姓,炎黃二帝的後代及其諸位大臣的封國,則是中國最早的25個姓氏。之後不斷分化繁衍,一姓一氏變成了多姓多氏,形成了一種超越時空,內涵豐富、多元的華夏姓氏文化。如果說華夏同根,萬姓同祖,其主根就在洪洞,洪洞豐富的根祖文化,是一種姓源的認同,是一種地緣的認同,更是一種文化的認同。

根是草樹花木的開始,也是一切植物的基石。我們說:洪洞——華人的老家,就是因為洪洞是雄厚、古老和旺盛的根祖文化的生命源,是因為洪洞這株老根,似山似石,深深地紮在了大地之下;是因為洪洞這根老根,有著女媧補天的勇氣,有著伏羲開天的智慧,有著生機勃發,穿山扎石,吸取營養,傳遞水分,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因為洪洞這根老根,不僅是全球華人共同的根祖,又是中華幾個大姓的開姓始祖,又是幾千萬明代遺民後代唯一可以回望的家園。

四、鄉土文化

洪洞:華夏大半部古文明的濃縮,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


幾千年來,洪洞就是一個農耕文明為主的鄉土社會。不僅是我國史前農業發展的源頭,而且是中國水利社會的源頭。在洪洞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獨特的鄉土文化。

比如,在建築文化上至今仍然保留著人類最早的窯洞式房屋,以及地穴院落。在日常用品方面,仍然保留著紅山文化中遺存的陶器文化。

“鄉土文化”或者說“農耕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系。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是圍繞著“農耕文化”的產生、發展而發展的。美國農業科學家金(F·H·KING)曾以土地為基礎描述中國的文化,他認為中國人像是整個生態平衡裡的一環,這個循環就是人與“土”的循環。人從土裡生,食物取之於土,洩物還之於土,一生結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週而復始。因此,中國農業不是與土地對立的農業,而是協和農業。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鄉土中國”的概念。他認為,中國文化是“土地裡長出來的文化”。

洪洞文化中“鄉土文化”的特點非常明顯。有史前農業發展初期的“舜耕歷山”,有水井、有窯洞式的房屋,有維持了幾千年的水利社會,有圍繞水利的村民自治組織,有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和農業文化遺產。在工業文明已經積累了諸多難以克服的矛盾和困難,亟待向生態文明過度的今天,洪洞的鄉土文化資源就顯得更為珍貴,“鄉土文化”的傳承和記憶,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中國農耕民族生存和發展之根。

五、英雄文化

洪洞:華夏大半部古文明的濃縮,抓一把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


英雄是中國人價值觀的最高標準,是人生的樣板,洪洞文化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現象就是眾多的英雄廟宇。不僅有十幾處伏羲、女媧的廟宇和陵寢,還有眾多的關帝廟,有分水英雄的好漢宮,有兒媳救公公的捨身崖。特別是在一個縣裡仍然保留著十幾通烈士紀念碑。

洪洞是一個產生英雄的沃土,伏羲、女媧是歷史上全民的英雄,堯舜是中國的聖人,皋陶、師曠又是有蓋世之功的英雄人物。由於有著這種英雄文化的傳承,所以洪洞人,不僅崇拜那些歷史上的偉人、超人,而且尊敬那些不畏強暴、剛直不阿、品質優秀,為善鄉里的普通人和凡人,並形成了一種文化的、內在的價值尺度和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