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下一个“千亿市场”?资本、抢跑线在榨取中产家长的钱包!

在一线城市的地铁、公交、综艺,甚至繁灯闪耀的街市的户外广告,总有一个场合你能碰上培训教育的广告。

它们带着一张张熟悉的明星面孔:胡歌、孙俪、刘涛、汤唯、贾乃亮、姚明等,向你打招呼。

教育是下一个“千亿市场”?资本、抢跑线在榨取中产家长的钱包!

在经济下行之际,教育愈发成了一个稳妥的投资标的。不少投资人相信,下一个千亿市值独角兽,极有可能诞生在教育行业。

那这个“千亿市场”,又是怎么开始资本的积累的呢?从幼儿园开始,诱导家长给孩子的教育上砸钱!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5项关于幼儿园教学的治理任务,旨在改善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但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家长的育儿焦虑影响下,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很难马上扭转,91.4%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长谈到补课费就开始激动。有媒体记者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在补课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上海市人大代表马瑜说,“很多补课都是超前学,‘早学几年、多学几遍’。”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她戏言,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全力以赴供孩子。”

《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出,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

不可否认,禁令在规范和遏制校外培训乱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少违规补课、超前补课等的现象被遏制。但是从过去的禁令效果来看,依然有不少家长持观望态度,带孩子退出校外培训机构的少。有文章称,这种现象折射出单纯遏制校外培训只能起到治标之效,社会焦虑的根源仍客观存在。

教育是下一个“千亿市场”?资本、抢跑线在榨取中产家长的钱包!

升学焦虑是助推器

在家庭对优质资源的巨大需求下,课外补习机构通过花样营销手段引导家长的焦虑与期望转化为付费冲动,完成生源与资金的积累。

但是,家长们并非不知道校外培训班教学进度过快,可能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弊端;并非不知道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处于“有照无证”甚至“无证无照”的灰黑地带;并非不知道校外培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升学选拔的“隐性要求”,逼迫家长们不得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平衡性,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看看“名校”周边学区房的房价有多么火爆,就知道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有多大差别。通过“进补”来帮助孩子超常发展,求得优质学校的青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多少家长挥之不去的“期待”。

教育是下一个“千亿市场”?资本、抢跑线在榨取中产家长的钱包!

一些学校升学选拔时虽说是不看证书、不看杯赛,但实际上仍以杯赛证书为参考依据,升学考试也会涉及超纲内容。使家长不得不去“拔高”孩子,使之拥有更多走进“牛校”的“资本”。不合理的升学制度,不规范的选拔要求,最终把压力转嫁到了孩子和家长身上,让孩子不堪重负,家长也身心俱疲。

南京的王女士说,“现在没有杯赛了,有的叫‘调研考试’,其实相当于过去的杯赛。

一些学校虽然说是不看证书、不看杯赛,但实际上小升初数学还会考奥数题,英语还会考初中的知识,不在外面学孩子怎么考得上?”

“上重点就是学奥数。”家长们纷纷表示。甚至在一些家长的观点中,培训班有无证照不重要,只要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