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节 属于军人,更属于全民

4月23日,人民海军迎来了68岁生日。这一天也是中国海军节,从渤海湾畔、东海之滨到南海三亚,人民海军组织三大舰队主战舰艇在驻地港口向民众开放,以“挂满旗”的海军最高礼仪,迎接民众参观。

选择在海军节举办舰艇开放日,既是增进军民鱼水情的实际举措,也是一次极好的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社会各界通过直接接触舰艇,与官兵面对面,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从而更加关注海洋、海权和海军,增强了海洋意识和国防意识。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发展与安全密切相关。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许多国家都曾因海而兴、依海而强。进入21世纪,海洋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已从早期的“兴渔盐”“通舟楫”,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中华民族的兴衰与海洋密切相连。近代中国因海而“伤”,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都是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世界列强的欺辱,被列强从海上入侵470余次,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和岛屿都遭到列强蹂躏。我们要谨记“向海则兴、弃海则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知古鉴今,我们不能有海无防,中华民族必须大踏步走向海洋。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余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4万余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这是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更是经略海洋的主要空间。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此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建设海洋强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有现代海洋意识和海权思想。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都是“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陆权至上”,时至今日,国民海洋意识依然淡薄。可以说,树立现代海洋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要求。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就是要认识海洋、关注海洋,把经略海洋的范围从近海走向远海;就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和谐海洋的发展。海权思想则是现代海洋观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海洋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于国家的海权思想。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史与轻视海权乃至丧失海权密切相关。纵观历史可知,建立以海军为基本力量的强大海权,不仅是沿海国家保证国家安全、维护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必要手段,也是各国提高国际地位的普遍做法。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开辟海洋时代以来,大国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海权的兴衰史,大国间权力的转移其实就是海权的转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拥有强大的海权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军是国家海洋战略力量的核心部分,也是海权的依托。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军节属于军人,更属于全体民众。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海权意识和国防意识,我们才能建设强大的海防力量,确保国家安全、和平、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