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痛點創領「中國芯」無錫濱湖打造集成電路產業新高地

直面痛点创领“中国芯”无锡滨湖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

2018太湖創“芯”峰會——無錫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論壇上月在無錫市濱湖區舉行。這是無錫這座“南方微電子基地”,第一次為集成電路設計舉辦專項論壇。

“芯”之所向,是無錫濱湖聚力集成電路設計、創領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的勇氣與擔當。濱湖區委書記許峰說:“集成電路設計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中國芯’的最大短板。我們願意把這份責任扛在肩上,讓太湖山水久久傳頌中國‘芯’傳奇!”

堅守三十載,

鑄就“中國芯”

位於濱湖區的中科芯繼去年12英寸晶圓級封裝線正式通線之後,其自主設計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芯片近日研發成功,將為我國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芯片。

對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來說,中科芯所在的濱湖區,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地標。早在上世紀80年代,被譽為中國集成電路“黃埔軍校”的華晶集團就位於濱湖,全國第一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誕生在這裡;國內最早建立的專業集成電路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所也位於濱湖。今天,一大批像中科芯這樣的行業翹楚,依然活躍在這片土地上,扛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大旗。

堅守“中國芯”三十載,濱湖與集成電路產業積蓄了難以割捨的深厚感情,也積澱了深厚的產業基礎。濱湖區經信局局長鄭天羽介紹,目前,濱湖區聚集40餘家集成電路設計相關企業,孕育了中科芯、卓勝微電子、愛睿芯電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今年,該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速增長,截至5月底,全區21家集成電路列統企業已完成工業產值18.3億元,同比增長30.6%。其中,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營業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7.9%。

直面短板,

聚力設計勇創“芯”

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基石,而芯片設計,因其智力密集、資本密集的特點,被公認為集成電路“皇冠上的明珠”。

由於芯片的創新研發與設計能力大幅落後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進口額每年高達2300億美元到2600億美元。而在無錫,芯片設計的短板同樣顯而易見。去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892.7億元的產值中,設計只佔10%,且缺乏龍頭企業。

產業的短板,正是濱湖發力的方向。早在2009年,濱湖區依託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合作共建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瞄準關鍵技術突破,打造以設計為中心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世芯電子是第一批落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企業。公司總經理朱兆華說,今年,世芯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先進的16納米超算芯片量產出貨,人工智能芯片實現重大突破,接連拿到全球知名AI公司的大單,成為該公司繼消費電子、比特幣礦機之後一個強勁的增長引擎。

目前,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已形成設計企業相對集中、配套功能較為健全、人才初步聚集的產業發展體系,主要產品涵蓋信息安全、數字家電、音視頻處理和多媒體應用等多個領域,部分產品的設計能力達16納米的世界先進水平。其中,中科芯承擔3項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是國內承擔重大專項最多的企業之一。

政策加持,

一流企業近悅遠來

本次太湖創“芯”峰會上,濱湖區宣佈,設立20億元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基金,以“招、投、扶”等形式,全方位、全系列扶持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

濱湖區副區長範校軍介紹,今年以來,濱湖區把準高質量發展脈搏,聚焦集成電路設計,制定出臺《濱湖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在項目啟動、股權投資、載體配套、供地獎補、人才引進等方面調整完善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引導各方資本、創新要素向濱湖集聚。

在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集聚的蠡園開發區,“大服務、大招商”、重大項目加速器、科技和人才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等多項創新舉措,為企業構建起從落地到項目建設、投產運營、扶持壯大的“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在各級各部門的精心孵化下,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的卓勝微電子,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GPSLNA智能芯片,成為三星、小米、vivo、華為等國內外知名手機品牌的供應商。去年,卓勝100多名員工創造7億元銷售、2億元利潤,人均創利高達200萬元。

生態和科技,濱湖的兩張名片,正引領國內外一流的集成電路企業近悅遠來。太湖創“芯”峰會期間,神威AI、中科芯創芯芯片、GNSS衛星導航芯片等15個集成電路項目集體簽約落戶濱湖區,總投資近20億元。簽約項目之一——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微型應用創新中心主任雷桂林說,項目選址期間,他們曾考察過國內多個一線城市,正是良好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和宜居宜業的環境,讓無錫濱湖脫穎而出。“濱湖,有最適合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生態環境,我們期望,能在這裡見證‘中國芯’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