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嶺其實是「中國芯」

華商報 --

版次:[A1]

華商報即日起開闢《你所不知道的秦嶺》專欄

大秦嶺其實是“中國芯”

你所不知道的大秦嶺

開欄語

大多數人對秦嶺的最初瞭解,多源於“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這句話,但秦嶺到底有多大?西安人常說的“南山”與秦嶺有什麼關係?秦嶺對於中國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對秦嶺實施最嚴格保護?從即日起,華商報特開闢《你所不知道的秦嶺》專欄,向讀者介紹有關秦嶺的冷知識和新發現。

大秦嶺其實是“中國芯”

絲路中國芯,地理中國芯,生態中國芯,人文中國芯,美麗中國芯

陝西省林業廳副廳長、省林科院院長、大秦嶺研究院院長黨雙忍對大秦嶺有著長達八年的深入研究,8月13日,華商報記者專訪了這位大秦嶺專家。

秦嶺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很多人以為,秦嶺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的“秦嶺,天下之大阻也”。但黨雙忍認為,這是後人杜撰的。經過他的考證,秦嶺一詞最早出現在班固的《西都賦》中,用“睎秦嶺,睋北阜,挾酆灞,據龍首”來描述長安的地理環境,用“秦”字,命名大秦帝國都城的南山——秦嶺。

這是秦嶺一詞最早出現在正式典籍中。但在之後相當長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人再使用“秦嶺”一詞。直到隋唐時期,長安作為都城,秦嶺一詞才被頻繁使用。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這一說法,是1956年我國地理學家明確的概念,首次確立了秦嶺在中國地理學上的意義。

大秦嶺到底有多大?相當於兩個陝西大小

大秦嶺一詞是始於在央視熱播的紀錄片《大秦嶺》,那麼大秦嶺到底有多大?怎樣去理解一座山?在黨雙忍的辦公室牆上,懸掛著幾幅關於大秦嶺的地圖,其中一幅是大秦嶺全域圖,也是他多年研究大秦嶺的成果之一。

他指著秦嶺全域圖告訴華商報記者,辭海中“秦嶺”的解釋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西安人常說的秦嶺,主要指南山,其語義與《辭海》登錄的“狹義秦嶺”相同。辭海中“廣義秦嶺”,也就是“大秦嶺”。

黨雙忍從地理、人文角度重新解構大秦嶺全域,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擴大到地質學意義上對大秦嶺的範圍。他告訴記者,大秦嶺是走下青藏高原的崑崙山,崑崙山是走進青藏高原的大秦嶺。

至此,就可以大體確定大秦嶺的全部自然邊界了:向西大秦嶺與青藏高原交界;向北是黃土高原的自然邊界;華北-江漢平原大秦嶺是山體的自然坡腳;在東南方向連接長江三峽,向南緊靠四川盆地,在西南方向與岷山、橫斷山交界。以西漢水-嘉陵江為界,大秦嶺分為西秦嶺和東秦嶺,西秦嶺以草原植被為主,東秦嶺以森林植被為主。以白龍江-漢江為界,大秦嶺分為北秦嶺和南秦嶺,北秦嶺具有分界線和分水嶺意義。

大秦嶺東西連綿1500餘公里,南北綿延200多公里,面積約有4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陝西省的面積,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4%。而《陝西秦嶺生態保護條例》中的陝西秦嶺,面積接近6萬平方公里。秦嶺的陝西部分,是大秦嶺的主體和核心區域。如果說太白山是“天神的殿堂”,而太白山懷抱著的地肺山(即介於太白山與終南山之間的一個自然地理單元),一定是“天神的自留地”。地肺山是“生物島”,“野性天堂”,“多樣性的燈塔”,也是中國人高品質生活環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也是令陝西人引以為傲的地方。

新“秦嶺四寶”是啥?水、森林、文脈、美景

秦嶺到底美在哪裡?黨雙忍說,秦嶺之美一是生態美,二是人文美。傳統意義上“秦嶺四寶”是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但黨雙忍認為,水、森林、文脈、美景,可謂是秦嶺“寶藏中的寶藏”,合稱新“秦嶺四寶”,也是廣義的秦嶺四寶。

秦嶺第一寶——水。秦嶺是“綠色水庫”,是黃河與長江的“中部水塔”。秦嶺孕育了黃河三大支流——渭河、洛河、洮河;孕育了長江三大支流——漢江、嘉陵江、岷江。在歷史上,大秦嶺水潤千年帝都長安城,水潤千年帝都洛陽城。在中國腹心地帶,以秦嶺生態系統為核心,形成關中、中原、江漢、巴蜀、羌藏、甘青六大水圈、生態圈。如今,秦嶺水潤大西安,水潤大關中,大秦嶺水潤六大生態圈。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秦嶺水一路北上1277公里,秦嶺水潤北京,水潤京津冀,水潤華北大平原。因為秦嶺水,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人口與秦嶺結成了“生命共同體”。

秦嶺第二寶——森林,簡稱“林”。大秦嶺是中國的超大型“森林島嶼”,是北緯30°-40°的綠色奇蹟。加之,南北過渡帶性質,腹心地帶位置,大秦嶺具有非同一般的生物多樣性,孕育了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等森林精靈。大秦嶺相對“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中國罕見,世界鮮有。

秦嶺第三寶——文脈,簡稱“文”。大秦嶺是中華神話故事與傳說故事發生的核心地帶,保留著中華文化的原始樣本。從華胥氏、伏羲到文王后天八卦,從仰韶文化,到秦漢帝國——長達五千餘年的中華文明史,得到了大秦嶺的慈愛、滋潤與庇護……大秦嶺是中華文化的原生地,是中華文脈所在。

秦嶺第四寶——美景,簡稱“景”。中華五嶽,秦嶺獨佔兩嶽——中嶽嵩山、西嶽華山。武當山雖不在五嶽之中,卻在明代得來至為尊貴的太嶽之名。秦嶺主峰太白山,最是氣象萬千處。一日曆四季,十里不同天。駐足拔仙台,頃刻之間,明白了什麼是南方與北方,什麼是黃河與長江……秦嶺美景將中華人文特色與中華自然特色高度精巧地結合在一起,向世界傾訴“和合天下”的秦嶺精神。

大秦嶺最好的標籤是什麼?是中國芯,英文名“秦酷兒”

關於秦嶺的標籤太多太多,研究大秦嶺八年,如果向世界介紹秦嶺,會怎麼介紹?黨雙忍說,就一個詞——“中國芯”。

大秦嶺,是橫亙於中國腹心的一大山系。她宛若一條東方巨龍,將中國的南方與北方統領在一起,並將中國三級階梯環環相扣在一起。大秦嶺提攜著黃河與長江,統領著中國的南方和北方。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大秦嶺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一座父親山,兩大母親河,構建出“一山兩河”地帶,這裡是中華文明原生地,也是華夏本部所在。

歷史上,秦嶺是“綠海”,是“綠色寶庫”,森林物產曾是秦嶺最大出品。如今,秦嶺是“綠色水庫”,水是秦嶺最大的出品。漢江成為緩解華北水危機的理想水源地。秦嶺水,已經成為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天池聖水”。秦嶺水,是“腹心水”,也是“復興水”。所以,“中國芯”是綜合研究大秦嶺生態特點與人文特質後,從漢語言體系出發,總結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形成的一個全新概念。大秦嶺是中國芯,絲路中國芯,地理中國芯,生態中國芯,人文中國芯,美麗中國芯。

2018年5月,黨雙忍赴美國考察學習。在耶魯大學有一個學術交流,他以“大秦嶺·中國芯”為題,向美國朋友介紹世界崑崙山,中國大秦嶺。他還自創中國芯的英文翻譯Chincore(讀作“秦酷兒”)以期準確表達大秦嶺是中國芯這一主題,專指秦嶺學意義上的“中國芯”…… 華商報記者 雷婧

大秦嶺其實是“中國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