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人事密集調整 困局中謀改革

交行人事密集調整 困局中謀改革

8月14日,據財經網報道,交通銀行總行信息技術專家、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李海寧擬任首席信息官兼任總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公司機構業務總經理付萬軍、金融市場業務中心總裁塗宏和個金部總經理徐瀚三人擬任交行公司、同業和零售三大前臺業務板塊總監。

近兩年來交行管理層和中層頻繁出現變動和調整。在2018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年,建立穩定的管理團隊是交行的第一要務。在金融深化改革的關鍵期,此番人事調整能否率領交行走出現有困境,這在交行及業內看來仍面臨挑戰。

近兩年來中高層人事變動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2016年交行人事變動頻繁,據不完全統計,交行總行部門總經理及以上級別人事變動至少9人,涉及公司、同業、零售板塊。而此次交行人事變動,亦是圍繞上述三個業務板塊。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此前交行並未單獨對公司、同業和零售三大前臺業務板塊總監進行任命。根據交行2017年年報顯示,僅公司業務總監一職,由交行北京市分行行長兼北京管理部(集團客戶部)總裁郭莽兼任,任期為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

針對上述人事任免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向交行求證,交行相關人士回應稱,一些信息並不準確,業務部門的人事變動後續未必有公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剛告訴記者,公司、同業和零售三大板塊是銀行前臺最核心的條線,一般意義上,設計總監有助於提升決策效率,更能有效整合行內資源。“不過,還要看其具體職責定位。”

記者注意到,首席信息官一職,此前為交行副行長侯維棟擔任,2017年1月侯維棟辭去了這一職務。與這一職位同時空缺的,還有交行首席風險官,2017年2月原首席風險官楊東平涉及嚴重違紀被“雙開”。

進入2018年,交行高層進行了調整。今年2月初,交行總行召開幹部大會宣佈彭純擔任交行黨委書記、擬任董事長,免去牛錫明同志交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8月6日晚間,交行發佈公告稱,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交通銀行任德奇任職資格的批覆》,中國銀保監會已核准原中國銀行第一副行長德奇先生任交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的任職資格,自2018年8月6日起生效。至此,交行迎來了“純奇”新時期。

與此同時,交行四位副行長也發生變動。根據交行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4位副行長分別為於亞利、侯維棟、沈如軍和吳偉。5月31日,於利亞退休;7月11日,交行公告稱郭莽升任副行長。

目前交行公司、零售、同業、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五大板塊由該行副行長分管。記者從交行內部人士處瞭解到,分工情況是:侯維棟新調整後負責公司業務板塊;郭莽從公司業務總監轉型,分管零售業務板塊;沈如軍負責同業、運營和信息技術條線;吳偉負責風控、預財條線。

業績尷尬處境待化解

交行的人事層調整是否已經告一段落還未可知,但能肯定的是,交行還面臨銀行業整體發展諸多困境,且要應對同業金融機構的挑戰。

交行雖為國有五大行之一,其綜合發展情況與其餘四家國有銀行仍有一定距離。從2018年一季報公佈的各行淨利潤規模來看,招行、興業等股份制銀行呈“兇猛”追趕態勢。

交行一季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490.99億元,同比降低10.59%;實現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下同)200.91億元,同比增長3.97%;基本及稀釋每股收益為0.27元。招行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12.96億元,同比增長7.20%;實現淨利潤226.74億元,同比增長13.50%;基本及稀釋每股收益為0.90元。興業銀行2018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53.32億元;實現淨利潤176.55億元,同比增長4.94%;總資產收益率和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0.28和4.41%;基本及稀釋每股收益為0.85元。

“並不是某種業務特別賺錢就要拼命做,不羨慕利潤短期增速。當經濟發展放緩和經濟新常態下,持續性是個問題。”對於交行業績的發展,交行某中層人士坦言。

上述交行人士表示:“交行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穩健,兼顧平衡的發展特點與交行整個戰略、風險偏好以及管理層的風格有很大關係。關注國外的百年銀行,往往是各種業務平衡的好,而不是那種大起大落的金融機構,穩健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跑好這場‘馬拉松’。”

彭純在今年6月中旬舉辦的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重審了穩健經營理念,他表示:“穩健是銀行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風險與利潤共存,國內外由於違規經營或者外部衝擊導致銀行失敗的教訓並不少見。作為百年老店,交通銀行始終遵守穩健經營之道,始終堅持審慎的風險偏好和合規文化。”

為了更好地發展業務,交行原董事長牛錫明曾在2015年表示,在管理模式上,未來交行總行將建設“五大板塊”,即公司客戶板塊、同業客戶板塊、個人客戶板塊、風險管理板塊、互聯網金融板塊,並且把子公司落到板塊管理中。其中,公司、同業、個金三大客戶板塊要成為市場競爭、拓展業務的主力。

華泰證券研究員沈娟認為,交行在銀行傳統的“總—分—支”管理架構中插入專業化、板塊化經營的管理機體,有利於專業化經營和集中式風險控制,注重業務發展、產品創新、人事財務等自主權。

近年來,交行不斷建立健全公司、零售、同業客戶分層分類分級管理體系。2016年,交行實施內部經營機制改革,整合公司、零售、同業三大板塊組織架構,重塑業務流程,增強板塊協同,提高市場響應速度,並將子公司融入總行業務板塊管理;交行推進事業部制改革,探索“分行+事業部”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且改革進一步向前臺板塊擴容,在公司板塊成立副部門級的公司戰略客戶部、投資銀行業務中心和跨境貿易金融中心;在同業板塊、零售板塊分別成立副部門級的同業戰略客戶部和線上金融業務中心。

2017年,交行在總行構建公司、零售、同業、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五大板塊,建立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板塊化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推動子公司發揮牌照、通道和平臺作用,提升集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不過,記者梳理年報信息發現,不同業務板塊增長有所不同。交行在公司金融業務方面,2015年、2016年、2017年,雖存款及貸款規模均為逐年上升,但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444.69 億元、439.94億元和356.00億元,逐年遞減。除此之外,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2015年、2016年、2017年,交行集團個人金融業務實現稅前利潤分別為119.20億元、191.35億元和253.77億元。在集團金融市場資金業務方面,2015年、2016年、2017年,交行實現稅前利潤分別為279.46 億元、204.02億元和192.74億元,逐漸收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