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1、杆塔组装

中压线路杆塔在城镇宜选用12米及以上杆塔,乡村一般选用10米及以上杆塔,15m及以上电杆分段,分段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直线杆采用预应力电杆,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非预应力电杆;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分支杆及城镇路边宜采用非预应力电杆。

(1)电杆埋设深度及埋深标识(见图1);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电杆埋深标识线下边沿距离地面500mm(见图1)。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图 1

(2)电杆组立后,回填时应将土块打碎,每回填500mm夯实一次;回填后的电杆坑应有防沉土台,其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见图1)。

(3)自立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的反方向产生预倾斜,倾斜值应视塔的钢度及受力大小由设计确定;

(4)拉线应布臵在转角杆、终端杆、导线不对称布臵的直线单杆,

在架线后拉线点处不应向受力侧挠倾。向反受力侧的偏斜不应超过拉线点的3%;

(6)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拉线盘应采用带拉线环式,拉线棒露出地面部分长度应为500~700mm。

(7)电杆组立好后,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直线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

(8) 横担安装

(a)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应超过20mm;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应超过20mm;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图 2

(b)单回三角排列直线杆,横担安装距离杆梢为650mm,杆顶器距离杆梢150mm;分支杆、90度转角杆(上、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c)双层横担之间的距离单回水平排列直线杆,横担安装距离杆梢为300mm,两侧加装撑铁;

(d)双回水平排列直线杆,横担安装距离杆梢为300mm,上下担间距970mm,上、下担均安装撑铁;

(e)螺丝穿入方向:

立体结构:水平方向者由内向外,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

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者,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者,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统一方向,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2 、拉线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图 3

(1)拉线应根据电杆受力情况装设。拉线与电杆的夹角采用45°,当受地形限制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0°,拉线包箍应安装在横担上侧距离横担150 mm处;

(2)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边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柱的倾斜角采用10°-20°;

(3)空旷地区直线杆连续超过10基时,应装设防风拉线;

(4)钢筋混凝土电杆,应设臵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臵地锚式拉线保护管。

(5)UT型线夹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并加装防盗帽。

(6)拉线的绑扎长度应符合下表: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3 、 绝缘子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图 4

(1)直线杆采用15kV或20kV额定电压等级的针式绝缘子或棒形针式绝缘子;

(2)耐张、转角、分支和终端杆采用两片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或一个双铁头瓷拉棒绝缘子;

(3)10kV针式绝缘子或棒形针式绝缘子顶侧扎线方法分解图(见图4)。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4 、导线

(1)导线应根据设计采用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宜采用同杆双回或多回架设;农业区和偏远山区宜采用单回架设。

(2)中压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和档距:城镇供电半径不宜超过4km,乡村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km;城镇线路档距不宜超过50米,乡村线路档距不宜超过70米,村庄内线路档距不宜超过50米。

(3)耐张段长度不应大于1km,当耐张长度在800m~1000m时,应安装停电工作验电接地环;

(4)导线型号和截面的确定:

① 县城区和工业聚集区:主干线宜采用绝缘240mm2;分支线宜采用绝缘185 mm2、120mm2,最终成为主干网互连连线路和分支线宜选用绝缘240 mm2;县城区和工业区周边的线路可用裸导线。

② 重要乡镇和农业区:主干线宜采用绝缘120mm2;分支线宜采用绝缘95 mm2、70 mm2,特别偏远地区可选用50 mm2,重要乡镇的主干线可选用绝缘线。

③ 下列情况可选用电缆线路:a、变电站10kV出线;b、跨越电气化铁路;c、对电网结构或安全运行有特殊需要。

(5)线路通道拥挤、树线矛盾突出,人口密集的城区、集镇应采用架空绝缘导线。

(6)配电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米):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7)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最小垂直距离(米):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注: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路,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米;如双回线,则分支横担距上排干线横担为0.45米,距下排横担为0.6米。

(8)同杆架空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距离(米):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9)10kV~1kV配电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0米。

(10)配电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① 1kV~10kV为0.3米;

② 1kV~10kV引下线与1kV以下的配电线路导线间距离不应小于为0.2米;

(11)配电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① 1kV~10kV为0.2米;

② 1kV以下为0.1米;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5、 开关设备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图 5

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宜装设分支开关,环形供电网络应装设联络开关设备,1kV~10kV配电线路在线路的管区分界处宜装设开关设备;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6 、防雷和接地

对雷害多发地区及架空绝缘线路应加强防雷击断线的措施:

(1)柱上断路器应设防雷装臵;经常开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两侧均应设防雷装臵,其接地线与柱上断路器等金属外壳应连接可靠并接地,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1kV~10kV 绝缘导线的配电线路在干线与分支线处、干线分段线路处宜安装接地线挂环及故障显示器;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7 、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米):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注:()内为绝缘线数值。

(2)1kV~10kV配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裸导线不应小于3米,绝缘导线不应小于2.5米;

(3)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kV~10kV:裸导线1.5米,绝缘导线0.75米;

(4)1kV~10kV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5米,绝缘线为3米。

(5)配电线路的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注:()内为绝缘导线数值。

(6)引流线的连接:裸导线应采用并沟线夹或C型线夹,绝缘线应当采用穿刺线夹,每相导线的线夹数量不应少于2个。

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施工工艺标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