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小時候在老家,每年冬天的時候,媽媽就會泡很多酸菜。一缸缸的酸菜足夠一家人吃一個冬季。

那時候冬天沒有其他新鮮蔬菜,所以每頓飯都有泡菜。心靈手巧的媽媽泡了辣椒、豇豆、胡蘿蔔、白蘿蔔、白菜等,在寒冷冬季裡給我們變著花樣吃。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比起現在的小朋友,雖然沒有那麼多新鮮蔬菜,但是也吃的津津有味。

這次一位安康的大姐姐送給表姐一些漿水。用來直接拌菜是不可能了,但是用來做酸菜面吃,確是非常可以的。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說幹就幹,表姐自己和麵,給我們做起了她自己擅長的手擀麵。

因為擔心太酸了,就加些水,放些幹辣椒,熱油翻炒之後,加些兌了水了酸菜湯進去,一股清新的酸菜味撲面而來。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表姐做面很快,陝西女娃的做面技術都是一流,不一會兒就把面擀好了,煮好之後,每人碗裡都盛一些,不多不少。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然後依次把炒好的韭菜、肉絲放入。有一種在飯店賣大鍋飯的感覺。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這時候,酸菜湯已經燒好了,直接舀在碗裡即可。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哈哈,外地人可能不知道,陝西人吃辣椒也是很厲害的。不是還有句話麼,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吃一碗麵條喜氣洋洋,沒有辣椒嘟嘟囔囔。

我們對辣椒的喜愛真是一點東歐不亞於鄰居四川的同胞們。在陝西,家家戶戶都有這麼一個辣椒罐,裡面的油潑辣子是從來都不斷的,油汪汪的光看著都很有食慾。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怎麼樣,看著還是挺有食慾的吧!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再加一些鹽、香油,生抽。簡直美太太!

在陝西安康,對酸菜的喜歡是最甚的,用情有獨鍾來形容不為過。有民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竄竄”。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大家都知道有老壇酸菜方便麵,但是真正的手工酸菜面,有幾人吃過呢?

老壇酸菜,古稱菹,《周禮》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齊民要術》,更是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祖先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醃漬酸菜的多種方法。東北不消說了,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等地,都有酸菜香飄千家,恩澤萬戶。

在中國版圖上,沿著古老的長城走向,我們甚至可以畫出一條寬廣的“酸菜帶”。如果算上南方喜食酸菜的眾多地域,這神奇的“酸菜帶”將延伸擴展,愈益壯觀。巍巍華夏,處處酸菜皆養人,養了古人養今人。

天一熱,嘗試這麼做麵條,簡單美味又開胃,就饞這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