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學》 存錢 花錢 投資背後的心理祕密

每當遇到省錢、花錢、投資等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並不總是遵循經濟學教科書上的數學模型,找到“

效用最大化”的解答,“中央處理器”有時候很遲鈍,記憶力也靠不住。

不安、憤怒、羨慕、嫉妒等情緒,支配著我們的情緒,左右著我們的決定。迫使我們得出違反合理計算的結論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相關的問題或案例,用心理學原理詮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惑,全面呈現人們每天面臨經濟決策時所體驗到的矛盾與挫折。對照這些案例和你親身遭遇,你就能理解自己是通過什麼樣的認知過程做出決定,大腦優勢如何運作的。

《消費心理學》 存錢 花錢 投資背後的心理秘密

研究表明,人的決策行為受到相關大腦部位的神經細胞的左右,在無意識的過程和可以介入操控的過程之間,在情緒與認知之間(即感性與理性之間),不斷進行拉鋸以完成決策。

合理決策的不合理

金錢的價值在我們心目中並不是絕對的。我們會自行賦予金錢相對價值,而這是受到經驗和情緒所影響的。

例子1:忽大忽小的500塊

去商店買一部手機,手機標價3000元,這時候你一朋友告訴你,距離這兒10分鐘走路路程的另一家店,同款手機只要2500,便宜500塊。

你會怎麼辦?會改去便宜500元的那家店嗎?

與上面問題相同,這次你不是買手機而是買電視機,標記80000元,這時候你一朋友告訴你,距離這兒10分鐘走路路程的另外一家店,同款電視只要79500元。

你會怎麼辦?會改去便宜500元的那家店嗎?

《消費心理學》 存錢 花錢 投資背後的心理秘密

研究表明,第一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改去便宜的那家店,而第二種情況下卻很少有人改變,還是在第一家店裡買。

相同優惠500元,在不同情況下卻有著不同的價值。為什麼在不同情況下價值會變得不同呢?

觀察發現,人們往往把金錢分為各種類別,即區分金錢的來源如何、怎樣積累、及如何使用。

買手機到另外一家買,可以省下來的金錢價值,會隨著選購物品的總價而改變。買3000元手機省下的500元,比起買80000元電視省下的500元,顯得更有價值。

金錢在我們心目中並不是絕對或抽象的。我們會自行賦予金錢相對價值。而這是受到經驗和情緒所影響的。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動用大筆錢購買貴重物品時,對金額的尾數連看也不看一眼,但到了超市購物時,卻變得斤斤計較,挑選特價商品。

例子2:

店員向一群顧客介紹數碼相機。有兩種機型,第一種標價10999,第二種標記20999,兩種相機是同一品牌。兩種相機價格都合理適當。

作為顧客你會選擇哪一種機型?

《消費心理學》 存錢 花錢 投資背後的心理秘密

結果發現,選擇兩種機型的比例相當,在50%左右。

與上面問題相同,不過這次增加了一種標價為35999元的新機型。作為顧客的你會選擇哪一款機型?

如果按照上面一個問題的結論,不管這群顧客中有多深人選擇35999的機型,其他人應該還是平均選擇前兩種機型,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

當增加了價格昂貴的第三種機型後,大多數顧客都決定選購處於中間價位的機型。而原本50%選擇最便宜的機型的,這次降到了10%。

當選項變多之後,人們通常偏向於選擇價格居中的那個選項。這是因為我們給自己找到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最好的理由---中間的選擇在其他兩個選項襯托下顯得最方便、最珍貴。

問題: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沒選擇中間20999這個選項呢? 我們只是找到了我們自己可以接受的妥協點,認真再找理由讓自己做的選擇顯得有道理,消除內心的疑惑,這一切只是自己妥協的結果罷了。

為什麼我們無法及時終止虧損?

當我們面臨外在不確定的變化時,維持現狀的傾向非常明顯。比如,某件事在投入了一定成本、進行到一定程度後發現不宜繼續下去,但卻苦於各種原因而將錯就錯,欲罷不能。

假如你是某知名運動鞋製造商,你公司已經投入了3億元研發費用,就在研發計劃完成80%的時候,你發現競爭對手開始銷售具有同樣功能的運動鞋,且對方推出的鞋相比於你公司研發來說,功能更強大,價格更便宜。

請問,此時你會繼續投資剩下的20%嗎?以完成研發計劃。

《消費心理學》 存錢 花錢 投資背後的心理秘密

有85%的人回答會繼續投資,其實該產品已經無法與競爭對手相競爭,繼續投資只是浪費錢,而大多數人卻不願意放棄已進行大半的研發計劃,無法做出停止投資的覺得,而選擇堅持到底。

不過,如果把問題中的已投資的金額改為0.其他的不變,再問同樣的人,是否願意繼續投資,結果,回答繼續投資的人明顯減少。

為什麼在最初的問題中,人們會受到投資金額的牽絆,不願及時止損? 這是因為人們太顧及過去的成本造成的。

在不得不進行抉擇的時候,人們只注意到自己已投資的錢,不想白白浪費這筆錢,卻忽視了真正的重點,無法冷靜思考自己所選擇的結果會耗費多少錢,以及對將來的利益有何影響。

我們的大腦無法窮盡心力,充分掌握並理性分析有助於正確決策的所有信息,以支持大腦完全按照幾率法則進行計算,所有我們經常得依靠“思考會計方式”。換句話說,大腦會盡快地、單純地憑直覺做出判斷,這種做法比較輕鬆,但判斷出的結果卻未必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