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江南古镇马鞍山——枫树敖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枫树敖

枫树敖,湾子较大,百十户人家。整座湾村大门一律南开,因建设新农村时业经统一规划设计,房屋成东西向排列,虽说现在大部分已经拆除重建,但整体构架依稀可辨。枫树敖紧邻107国道西侧,南来北往的车流于湾村东头擦边而过,将显赫的村名带往华夏宇内。黄文超的那篇《江夏赋》,重笔书写过该村之名,在纸坊街道的文化墙上,举目皆识该村的文化风雅。

枫树敖为安山街道一个较有名的村庄,位于胜利村中心地段,胜利村民委员会即设于此。枫树敖为什么叫“枫树敖”?虽有多种说法,却然众归一统,都为枫树之缘。据敖家谱系记载和老人传说,枫树敖的祖辈,是为中国人口大迁移中从江西搬来此地,至今已近千年历史。当初搬来时共为一家三兄弟,为了躲避兵役,三个公公便商议改为三个姓。老大依然姓敖,老二姓罗,老三则改姓余,三姓同宗,相互间不可缔结姻亲。

为了有利拓宽地域垦荒造田,三兄弟分别于三地开基做屋,各起湾名。老大的湾村起初名叫大屋敖,因大公公家门发旺,一连生了九个儿子,于是又将九个儿子分开立户,一人一个庄门。于是,胜利村确有多个敖姓村庄。因为大屋敖村边的山岭上,天然地长满一山高大的枫树。每逢春天到来,郁郁葱葱一片。但当秋末寒霜之季,枫叶便慢慢染上朱色,漫山火红一片,煞是美丽。枫树为落叶乔木,树高杆粗,生长快速,又是乡村用材的上等树木,极受人钟爱。枫叶既大又密,一旦染红之际,远看就像一片熊熊燃烧的火光,给人带来热烈亢奋之感。著名的香山红叶,即为山中一片片枫叶丛林之故。

枫树敖湾村之名的来由还有一说。旧时,该地不知原由地长出一山怪树,浑身布满癞皮疙瘩,不仅丑陋,且树带剧毒,树叶又硬又尖,像针一样,一旦人的皮肤被刺伤,轻则大病一场,几乎九死一生。重则不几日好活,便一命归西,人们都将这种怪树称作为“疯树”。于是,再无一人敢上山。为了拯救村民于危难之中,法泗路边的一个小道士,梦中受吕洞宾仙师指引,并赐其锈刀一把,他将这把刀经过三日火炼,三日水浸,又经三日滴血磨砺。历经九天功夫,小道士持刀披发上山,遇树剥皮。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将山上的“疯树”全部剥光至死,可怜的小道士却累死在山中。也许是天道垂怜,后来长出的树则变得杆直叶柔,再不带毒,由原来的“疯树”变成了今天的枫树(有关“疯树”的传说,另文《陈道士》中具有详细书写)。

枫树春季开花,多为颗粒状,黄褐或红色,叶子呈掌状三裂,木材质地优良,多用于建筑或器材、乐器、雕塑等,农村则多用制作厨房里的砧板。其实,枫树为上好的观赏植物,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广为应用,更赐予它一个风雅的名字“枫香”。这不仅是名正言顺,更是实至名归,枫树的确很香。枫树在锯开时,散发一阵阵甜润的香气,如果将枫树锯末用来堡汤则多出一份香味。在农村没有通电的年月,村民大多爱将枫树锯末,用作烘烤小孩尿布的燃料。经过枫树锯末烘烤的尿布和衣服,穿在小孩身上不仅散发香气,还具有杀灭蚊虫的功效,深受妇女们青睐。

据说,枫树之所以叫枫树,是为它的叶片较大,叶柄又细又长,即使是轻风吹拂,枫叶也会摇曳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似歌唱一样的声响,十分悦耳动听。于是,“枫树”又被人们称作“风树”。尤其是大风刮起的时候,那种“呼啦啦”的声响,比丛林中的松涛还动人,一浪盖过一浪,像著名的协奏曲一样,让人百听不厌。

1936年,当时国民政府兴修武长公路(现在107国道的老基),路旁大多数土地都被破坏,处处挖的都是大坑,一时不适应种植庄稼,只好暂时栽植树木。敖家人依然栽的都是枫树,不过十多年,全都长成了参天的大树,有的竟有两三人合抱。令人寒心的是,那些高大的枫树,都在1958年被无情地砍伐炼铁。无论是天意还是人为,枫树敖的枫树几次被砍,却又几度重生(补栽),敖家人永远钟情枫树。也许,枫树敖与枫树之缘今生不改。

美丽的江夏,一年四季大多数时段均为绿色覆盖,即使是到了深秋和严冬,绿色退去之后,树木要么枯黄,要么落叶,留在枝头的,也很少有火红的。村边偶尔有一两颗枫树,都会被人珍惜。在古旧文化意识里,人们都将枫树视为“风水”之树,哪里长有枫树,预示哪里的地脉风水就好。所以,在江夏乡村里,尤其在安山,几乎每个湾村里都会栽上几棵枫树。哪怕相隔十里之遥,抬头一看前面那棵或那几棵大枫树,就知道湾村的名称和方位。如是,枫树曾被人们当过醒目的自然地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