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歷史上真實的劉邦,絕非史書中宣稱的那般“仁而愛人”,相反卻是位經常“不按規矩出牌”的人。比如他在對待自己的兩位救命恩公時,一個封侯,另一個被當眾斬首了。

這結果,你能說劉邦忘恩負義嗎?不能!但說他“有情有義”,也不是那麼回事。那麼劉邦為何做出瞭如此矛盾的事情?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先說被劉邦封侯的恩人,他叫項伯,是項羽的叔叔,在鴻門宴前,由於不忍心好朋友張良也隨著劉邦被殺,所以便給張良報信。結果張良告知了劉邦,還讓項伯跟劉邦見了面,致使劉邦在鴻門宴中有備而來,驚險地逃了性命。

可想而知,要是沒有項伯的通風報信,劉邦稀裡糊塗的參加鴻門宴,絕對會被幹掉,因為即便劉邦精心準備了,都是驚險逃脫。所以劉邦擊敗項羽當了皇帝后,對項伯非常優待,不但賜姓“劉”,還封項伯為“射陽侯”。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那被劉邦當眾殺掉的恩公是誰?這人叫丁固,史書中稱其為丁公。他也是項羽手下大將,在項羽和劉邦的彭城大戰中,劉邦毫無懸念的落敗,撒丫子瘋狂逃命,當時正是丁固在後面玩命追殺。

劉邦意識到,搞不好自己這回要玩完了,因為丁固大有不幹掉自己就不罷休的勁頭。劉邦情急之下,猛然回頭大叫:“兄弟,咱倆都是當今英雄,何必互相傷害呢?”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其實劉邦這句,等同於絕境中的最後一搏,打的就是心理戰,如同《三國演義》中的華容道上,曹操對關羽玩的套路。顯然這招有用,再看丁固,竟然被擊中了要害般,停止了追殺,放任劉邦逃脫。

按理說丁固對劉邦有如此大恩,在劉邦當上皇帝后,按尋常思路必要重賞,但哪知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丁固來拜見劉邦,自然就提到了“當年我是你劉邦的救命恩公”這事了,那意思很明顯,如今你劉邦是皇上了,該怎麼封賞我?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劉邦也沒多說啥,就引著他來到軍營,集合起人馬,當眾宣佈:“丁固對項羽不忠,就是他謀害的項羽,給我斬了!”就這樣丁固當眾被咔嚓掉了腦袋。

那麼為何同為恩公,會出現這兩種情況?原因無非有兩個。第一個就是項伯和丁固的身份和背後勢力導致。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項伯是“項家人”,背後有楚國貴族勢力的支持。劉邦擊敗項羽後,對“項家人”的一舉一動,都帶有風向標的功能,若真對項家人下手,那自然會讓背後的楚國貴族勢力,再推出一個代表來,反了他的江山。

所以劉邦這才賜項伯“劉”姓,表示咱共享天下,然後優待封侯,其實都是在安撫“項家人”背後的勢力,穩住劉漢江山。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反觀丁固,他是項羽手下的大將,背後根本沒有雄厚勢力支持,雖有恩於劉邦,但如今的劉邦最需要的是“穩住劉漢江山”,什麼恩情也要讓位於這個目標。這便引出了第二個原因:讓人報恩是人生大智慧。

丁固去拜見劉邦,就是讓劉邦報恩,給自己封賞的。但他只看到了自己對劉邦的恩情,卻根本沒明白,如今劉邦地位已變,最急需什麼。結果封賞沒有,卻讓劉邦尋到了他的利用價值,一刀咔嚓掉,把項羽之死的仇恨,向丁固身上引,洗白自己。

此人對劉邦說:我是你救命恩人,劉邦:此人謀害項羽,給我斬了

所以,讓人報恩是人生的大智慧,倘若丁固能看清劉邦的需求,他絕不會前去尋死的。因為讓人報恩,其實要求的不是報恩,而是在要求利益!而利益分割又從來都是最敏感的事,藏著極大的風險!

也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造成了項伯即便不求劉邦報恩,可劉邦卻非要追著人家報恩!而丁固追著劉邦要求報恩,卻反被劉邦利用而斬殺!故而“施恩不圖報”歷來被推崇,即有精神層面的高尚,但看看劉邦如何對待兩位恩公,顯然這更有一種規避風險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