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姚啓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康熙非常會用人,而且善於發現賢臣能將。後期,他也同樣為後世培養了很多賢臣。姚啟聖就是他前期破例任用的一位大臣。但任用姚啟聖的過程並不順利,可謂一位倔老頭與一位好皇帝的“較量”啊。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姚啟聖這個人比較清高,孤傲,一身正氣,還帶點俠義之氣,他是有些本事,但很容易得罪人,脾氣極其倔,比衛生間的石頭都硬。他是在清朝入江南的時候,投靠清軍的,大清見他是個能人,就讓他做了知州。這個時候,姚啟聖把之前欺負他的地頭蛇給打死了,之後他就辭職回去了。

有一次,外出遊玩,姚啟聖在路上看見有兩個提刀的士兵,強搶過來的女子,姚啟聖上前,假裝好言好語的勸阻,在趁著士兵不注意的時候,抽出自己的佩刀殺了兩個士兵,那個女子得救了。之後,姚啟聖考試考了第一名,又被朝廷任用,受封為知縣,前任的知縣因為海禁使得銀庫都虧空了,所以被抓到了牢獄。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姚啟聖上任後,就開放了海禁,結果不久被彈劾。後來又因為惹得順治不高興,寫下一個詔書,裡面明確,姚啟聖一生不得重用。姚啟聖就一直在一個窮縣裡面做個小官,康熙準備要收復臺灣的時候,姚啟聖已經年齡已經很大了。他是倔老頭,覺得朝廷這樣對待他不公平,心裡一直堵著氣。

即便他是個官,但平時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又是掃馬窩,又是擦馬車的,別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一個乞丐。其實他心裡看不起大清。那個時候滿族是很看不起漢人的,好多大臣都不任用漢人為官,就連順治也不太任用漢人,因為他們對漢人不放心。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而姚啟聖又看不起滿人,他覺得他們心胸太狹隘,而且滿族的文化沒有漢族的深邃博大。身為一個小老頭,這些話,他當然不敢說,不然會掉腦袋的,但是他對朝廷從心底裡藐視。收復臺灣正是臺灣用人之際,這個時候康熙注意到了這個幾乎沉默在大海被人遺忘的姚啟聖。

姚啟聖在福建做過官,對當地比較熟悉,康熙也聽說過他的一些事,對他很感興趣。於是就對大臣商議,要不要啟用姚啟聖,沒有想到大臣們意見統一,都是千萬不能啟用姚啟聖,第一是因為他是漢人。第二是當年先帝下過令,永遠不能重用姚啟聖。康熙沒有發表意見。而是下令,自己要去下面走走,看看。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那個時候正式寒冬臘月,天空飄著雪花,康熙帶著隊伍,坐著馬車,到了姚啟聖做官的地方,隨便找了一個罪名把姚啟聖抓了起來,並要求帶回京問罪。姚啟聖被扒了官府,上了枷鎖,在大風雪天放到了囚車上,康熙問他感覺怎麼樣,他說,臣甘願受罰。康熙無語,問他為什麼不喊冤,姚啟聖還是那一句,甘願受罰。

車隊行走了半晌,康熙讓姚啟聖帶到了自己的馬車內,卻一句話不說,姚啟聖很是奇怪,但也不好說啥。康熙允許他可以看書,姚啟聖就抓起康熙的書看了起來,看的精精有味。晚上紮營的時候,姚啟聖被安排到了馬車旁。受盡了風雪的吹打,到了半夜,康熙把他召到帳篷裡。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問姚啟聖感覺怎麼樣,姚啟聖還是那一句:臣甘願受罰。康熙語重心長的說:“朕這輩子最恨的就是你這種人,你這種人也是讓朕最沒有辦法的人,你太正直,你自認為你是世界上最清白的人,你從心底看不起朕,看不起大清,你只看的起自己,你覺得我們滿人配不上你們幾千年的孔孟之道,你不屑於與我們為伍。”

姚啟聖聽到這些話,嚇的那是汗毛都豎起來了,一個勁的扣頭,一個勁的贖罪。康熙又說“但朕不能殺你,而且朕一生都不會殺你,你這種人雖然可恨,但卻是個好官,有你這樣的官,是我大清的幸運”最後,在康熙要離開的時候說:“朕也很欣賞孔孟之道,而且從小就潛心研讀,如果朕不做皇帝還可能是個漢學家,改天我們可以正兒八經的論論孔孟之道。”姚啟聖這個時候就已經感受到了康熙的不凡。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到了京城後,康熙召集大臣,先是對著天地拜了拜先帝,接著他拿出了先帝之前寫下的詔書。這份詔書上面寫著永遠不重用姚啟聖。康熙對先帝的在天之靈謝過罪後,說從今天開始我燒掉這份詔書,決定重用姚啟聖。姚啟聖不負眾望,在以後的政治生涯中立下了萬世之功。

康熙與姚啟聖:一位倔老頭,一位好皇帝

姚啟聖可以說是一位相當倔的老頭,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皇帝,得以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