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浴火重生” 昔日成“灾”今朝为“宝”

年近七旬的石军凡老人家住通渭县第三铺乡石家庄村底坪社,村里人都称他“拾膜人”。

每年农闲时节,石军凡都会拉上自己的架子车去捡拾堆在田间地头的废旧地膜。“几年前,我们这里的地膜都成了‘灾’成了‘魔’,树上、电线上、地埂上到处都是白色的塑料地膜,难看得很。”石军凡站在山坡上指着丰产在望的庄稼地说,“现在好了,县里建起了旧膜处理厂,就连村上也就近建起了回收站,田野里几乎看不到废旧地膜,环境也变好了。”每年,石军凡将捡来的废旧地膜交到村上的临时回收点,村上按照“以旧换新”的办法,给他兑换新地膜。石军凡说:“今年,我捡了7车废旧地膜,换了7卷新地膜。”

“在田间捡拾地膜不但能使田地变得干净,而且还能有一定的收入,这是两全其美的事。”第三铺乡侯坡村村民焦越民说,废旧地膜“变废为宝”,大家回收地膜的积极性都很高。

听说收废旧地膜可以卖钱,马营镇华川村徐铺社的徐天太便带着妻子农闲时节到处捡拾废旧地膜。盛夏时节,天还没亮,徐天太将满载废旧地膜的三轮车开到了通渭县隆通塑业有限公司大院内。通渭县隆通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映平按照1方70元的价格收购了废旧地膜。徐天太一边卸货一边说:“这一年来,我已经给这里交了大概100方的废旧地膜,赚了7000元呢。”徐天太真正从废旧地膜上尝到了甜头。

2017年4月,杨映平投入70万元,购置了废旧地膜清洗、粉碎、造粒等各类设备7台,在马营镇注册成立了通渭县隆通塑业有限公司,专门回收加工废旧地膜。杨映平主要负责回收马营镇、华岭乡、安定区牛营等周围片区的废旧地膜。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回收废旧地膜2000方。杨映平说:“回收来的废旧地膜经过清洗、粉碎,加工成塑料颗粒后,主要销往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一吨塑料颗粒能卖6800元,收入也不错。”

近年来,通渭县把废旧农膜回收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加大考核监督,大力宣传推广,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形成了“县有回收企业、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回收网格,做到了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 (王谦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