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我不是藥神》寫出200多篇10w+爆款熱點文章都是怎麼選題的

深度《我不是藥神》寫出200多篇10w+爆款熱點文章都是怎麼選題的

根據新榜推文,《我不是藥神》在過去的一週裡,有2萬多篇推文,寫了電影《我不是藥神》,其中204篇閱讀達到10w+。

追熱點,已經成為新媒體人的狂歡,熱點意味著高的數據,意味著好的傳播,意味著靠內容快速漲粉。如何寫好熱點文章,幾乎是每個新媒體人的必修課。

這次,我研究了200篇《我不是藥神》的10w+,和大家聊一聊:爆款熱點文章都是如何打造的?

新榜列出了“我不是藥神”的10w+文章,下圖來自於新榜:

深度《我不是藥神》寫出200多篇10w+爆款熱點文章都是怎麼選題的

可以看到,點贊數最高的,【拾遺】這一篇文章,是圍繞著整部電影的核心衝突來展開講述的“正因為每個人都是正確的,才釀成了悲劇”。

除了【拾遺】之外,【今日平說】的“不是藥神,誰是藥鬼?!中國進口抗癌特效藥的高價困境,究竟誰該懺悔?”以及【浪潮工作室】的“《我不是藥神》錯在了哪”。選題的也是衝著電影的核心衝突來展開的。

追熱點的時候,如果你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就去抓事件的核心衝突。

在這次的10w+爆文裡,還有一部分,是討論“藥神”背後的故事的。

比如【當時我就震驚了】寫的那篇“《我不是藥神》爆了,背後的真實事件當年震驚全國”,類似這樣挖掘真藥神當年的故事的爆款,還有好多篇。

很多時候,熱點是表面的,只有深挖,讀者才能看到背後深藏的坎坷和意義。尤其對於社會熱點事件而言,一定要有人肯出來挖掘背後的故事,這樣才能儘可能還給大家真相。

很多人對追熱點很反感。但如果沒人去追熱點,去挖掘這些消息,熱點就只會變成轉瞬而過的談資。只有追熱點的人多了,討論的人才會多,討論的人多了,我們才會越來越接近真相。

我們再來看一下第三類爆文,【拾遺】的“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越是底層的人,越可能擁有神性?”以及【紫竹張先生】的“成本200的百姓救命藥賣到2萬一盒,難道沒錢就得死?”

這兩篇文章的立意,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寫的。為什麼大家願意去轉發,閱讀,因為這代表的是自己的心聲!

所以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最底層的邏輯:

我們永遠不能為了追熱點而追熱點。

老百姓關心的就是熱點。

你絞盡腦汁去學習套路,不如真正從上面三個選題角度,拷問一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寫了普羅大眾最關心的問題?

寫作的本質意義在於,用筆尖的力量引發更多人對問題的思考和探討。其他都是附加值。

這是我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的。

我相信,只有有意義的文章,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