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镇:十种发展模式实现“富民强村”

服务增收模式。积极探索土地集中流转经营,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服务公司等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网上促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张周胡村成立了长寿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帮助农户网上销售,实现了村集体服务费收入1.6万元。

第一书记扶持模式。支持塘坊等8个市县派驻第一书记村,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村级组织经营场所,对外租赁,实现增收。

边角经济发展模式。鼓励邵庙等利用小农水项目区、河流沟渠、空闲宅基地、荒片等集体资源,挖掘潜力,推广油菜、牧草、中草药、油桃等特色种植或养殖项目,发展边角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光伏增收模式。利用村服务室房顶、社区楼顶、学校房顶和集体空闲地,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面突破。

资产盘活模式。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扎实做好清产核资,整合集体土地、林地、房屋、补偿性收入等资源资金,通过出租、承包、资本经营等方式实现收入。

村企合作模式。支持周楼、周古堆等村通过村企联建、企业股权转让等方式,兴办智能配方肥、小型加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资源承包模式。通过清产核资,核实出李寨等26个村(占61%)集体耕地787.8亩,依法重新规范承包租赁合同,重新招标,租金一年一交,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对白马河等4条河道实施清淤复垦项目,增加有效耕地,统一对外承包。其中,白马河涉及6个村、苏河涉及8个村、东鱼河涉及16个村、兴司边沟涉及4个村。目前,白马河河堤复垦项目已完成,新增集体土地170亩,涉及周庙等6个村共增加集体收入61200元/年;东鱼河河堤面积1200亩,可增加集体收入4.8万元/年;苏河河道清淤可增加集体土地560亩,魏门楼等8个村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年。

资源共享模式。鼓励徐庄等村抢抓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契机,种植绿化苗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政策撬动模式。依托民政办、扶贫办等部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建设唐庄等农村互助养老院机构,增加村集体收入。

坑塘综合利用模式。摸清各村坑塘底数,建立坑塘综合利用工作台账,采取公开承包、种植绿化苗木或油菜等方式,实现村村有收入。(周成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