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歷史,應該是站在帝王的角度還是應該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我經常在文章裡嘲諷明粉,他們講不出道理就給我扣帽子,說我是清粉。我當然不是清粉,但說實話,我曾經是個“唐粉”。其實正常讀歷史的人喜歡唐朝是很正常的,開放、包容。喜歡明朝的人屬於莫名其妙的東西,他們的知識都是來自於網絡段子、民間故事,明粉,絕對是沒系統的看過史書的。

不過後來我還有由唐粉變成了唐黑。

步入社會,開始打工、維持生計,一直在底層摸爬滾打,這時候,我的歷史觀也在悄悄的發生改變。好像是柏楊,好像是在醜陋的中國人裡說過這樣意思的一句話: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動物,當奴隸總是站在主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總是為主子搖旗吶喊。這一點,在我們談歷史的人中間最為明顯。1000個談歷史的老百姓,得有999個人是站在帝王將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是在為帝王將相們搖旗吶喊。我以前也是一樣,考慮的都是逐鹿中原,權謀手段。但經過二十年社會、人生的磨礪,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平民百姓活的有多不容易。所以我的歷史觀也由帝王將相的角度,悄悄的轉移到了老百姓的角度。

前兩年我再讀唐朝的書,看到安史之亂,唐朝的統治者求回紇出兵幫忙,開出的條件是:收復長安之後,他們可以隨意的在長安搶劫。搶的是誰?是老百姓啊。光搶錢嗎?還有女人啊。老百姓如果不給呢?可以殺呀。其實這件事我從小就是知道的,但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不覺得如何嚴重,當我站到老百姓的立場上再看,這就是喪盡天良。

我的立場變了,態度也就變了。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我瞬間由唐粉變成唐黑,以此類推,我也由很多粉變成了很多黑。很多人都在為漢武帝征討匈奴鼓掌喝彩,但我看到的是為了跟匈奴打,漢朝死了全國一半的人口,剩下的人呢?也就是苟延殘喘吧?衣不蔽體、靠吃野菜將就活著。漢武帝偉大,問題是他把你當人了嗎?在他的眼裡你的生命、生活、人生、幸福等等,都是不存在的,千百萬的老百姓只是他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在這些帝王的眼裡,老百姓根本就不是人。

我知道,我說這些會讓很多人不爽,會反駁我,但我請你在發出你的留言之前再仔細的看一遍,你絕對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問題,你的思維方式絕對是幫主子來考慮。

A皇帝外交軟弱,做了妥協,但國家保持了穩定,老百姓的生活沒受影響。

B皇帝外交強硬,國家打殘了,老百姓大面積死亡,甚至國家都打亡了。

放心,B皇帝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就是好皇帝,明粉不就是這樣嘛。A皇帝肯定是被我們中國人萬世唾罵。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奇怪的地方。

我也曾經很崇拜近代的一個偉人,崇拜了30年。直到前幾年,我看這位偉人的一段氣勢如虹的談話:我們要儘早向西方宣戰,晚打不如早打,大不了死幾千萬人。這句話以前我也是知道的,也是很崇拜的,但當我現在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再看,這就叫滅絕人性。我又叛變了,由某粉變成某黑。因為我的命在他眼裡也太不值錢了。大手一揮,幾千萬個我的命就沒了。

我現在的歷史觀就是:能讓老百姓吃飽飯的皇帝就是好皇帝,能讓老百姓安穩過日子的朝廷就是好朝廷。像明朝是因為老百姓吃不上飯,大面積的餓死,最後流民起義才導致滅亡。然後這些明粉都2018年了,把這樣一個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吹捧成花一樣,別人還說不得,這就是奴性重,太重。

就像澶淵之盟,大家聊起來有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了?

誰考慮過澶淵之盟為兩國的老百姓帶來了100多年的和平?宋遼邊境的白髮老人,從出生沒見過打仗。能讓老百姓過100多年安穩日子,我就認為這是好,很好的條約。

但是按照我們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的思維來考慮,這個條約很不好,我大宋屈辱了,這不行,得跟遼國拼命,死100萬人也得打,亡國也得打。就像明粉一樣,天天喊我大明鐵血王朝,不割地、不和親、不議和、不賠款,他們從來不會想想,在明朝老百姓過的是啥日子。奴才的思維已經深深的打在他們的DNA裡了,600多年了,依舊這麼強烈。

在這裡我只是給大家提個思路:我們讀歷史,應該是站在帝王的角度還是應該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我是被磨得沒脾氣了,站在了草民的一邊。如果你還有銳氣、有野心,希望自己也能爭霸天下,這樣你站在帝王的角度看世界,我也支持。但是,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明粉那樣站在臺下為主子塗脂抹粉。

我現在粉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我們看歷史,應該是站在帝王的角度還是應該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諸苦

當時佛教過於興盛,全國人民大量出家,寺院佔據了很多田產,國家的兵員和財政、土地都受到了極大影響。於是北周武帝開始滅佛,拆除寺院,勒令僧尼還俗。當時有個高僧勸他說:陛下呀,你這樣做死後是要下地獄的。周武帝說: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諸苦

太震撼了,太敬佩他了,雖然我也是信佛,但我覺得周武帝太偉大了。是大不了死幾千萬人,跟資本主義決戰的偉人不能比的。老百姓要是能獲得幸福快樂,到地獄裡受種種苦,朕也不推辭。這是菩薩說的話,他絕對不會去地獄。

像甲午、918、朝鮮,這些仗是必須打的。因為人家就是奔滅咱們來的,這種戰爭是沒的選擇,只能打到底。我反對像漢武帝那樣無節制的使用武力,死了全國一半人口,把家底打空了,這樣的打是自殺。抗日戰爭,我們沒的選擇,只能打。但在漢武帝面前,他是主動的一方,擺在他面前的有很多選項。比如說控制戰爭的規模、邊打邊談、分化瓦解......

咱們再做個假設,如果漢武帝派出一個女兒跟匈奴和親,為國家帶來50年的和平。放心,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肯定不會喜歡他,甚至會罵他軟骨頭。我們中國老百姓的思維就是個打,亡國了也得打,死一半人口也得打。其實通過這種思維就又牽扯出一個常見的話題,我們中國人、漢人其實骨子裡是極其好戰也是極其擅戰的民族,只不過是讓近代的史學家、政治家給我們自己都繞糊塗了,覺得自己是任人欺負的小白兔。中國人不好惹,寧可亡國也樂意跟你幹。咱就再做個測試:會死100萬人,但咱們能拿回外蒙,中國人幹不幹?肯定非常樂意,這100萬名額都會很難搶。咱們是一個非常好戰的族群,不怕死、不軟弱。這個就不詳談了。

今天的中國空前繁榮,國力大增,直追老美,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我們也是忍了1996年和1999年的屈辱換來的。國家和人生是一個道理,有些虧是你這輩子必須吃的,有些辱是你這輩子必須忍的。你還能理直氣壯、忠義千秋的問心無愧,還能喊出寧死不低頭,只能證明你還太年輕。

我特別喜歡美國隊長裡的一句臺詞:在無法妥協的時候再堅持。而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堅持的時候才妥協。一定的妥協,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民族成熟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