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即將上市”的傳言換來一紙聲明否認。
近期有消息指出,海底撈將在9月上旬在香港正式上市,但對此傳言,海底撈在日前隨即發聲明否認,指出消息“不實”。
不過南都記者留意到,繼去年“老鼠門”後,海底撈頻頻遭遇食品安全醜聞,有消費者舉報稱在其門店就餐時吃出蟑螂,而該公司6月和7月自查公告中也顯示,其旗下海底撈門店共計查出27起食品安全風險事件。
頻頻被披露食品安全問題加上當前餐飲業疲軟現狀,海底撈若上市,其前景似乎“不明朗”。
海底撈否認近期要上市
自今年5月份海底撈在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後,何時正式IP O成了業界關注的部分,但是在上週,有外媒消息指出,海底撈計劃8月23日(今日)進行港交所聆訊,並初步定於9月10日赴港IPO,不過也有信息指出,海底撈正式上市可能在9月中下旬。
而就募資金額方面,外媒稱有可能在10億美元(78億港元)左右,這筆資金“60%部分擬用於擴充計劃,20%擬用於研發和實施新技術,15%擬用於還貸,5%作為一般營運資金使用”。
不過這一看似言之鑿鑿的消息在日前被海底撈一紙聲明否認。
8月21日晚間,針對近期的上市傳言,海底撈在其認證微博上貼出聲明,指出近期的上市傳言、“組織路演電話會議”等信息不實,同時海底撈方面還表示,關於該公司上市申請的相關信息,“請以公司經相關監督機構批准發佈的正式公告為準”。
對於相關傳言以及公告內容,南都記者向海底撈方面致電告知採訪需求及發送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前,對方暫未就相關情況進行回應。不過,昨日南都記者打開海底撈官方網站看到,網頁上已有“投資者關係”的頁面入口,但點入後顯示“頁面正在建設當中”。
不過,“上市敲鐘”對於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來說並不陌生。
在南都記者此前報道提到,創辦於1994年的海底撈除了火鍋店作為主營業務外,其背後還存在龐大的資本運作版圖,其中港股上市公司頤海國際、新三板公司優鼎優都與海底撈和張勇有直接或緊密關聯。
同時,南都記者綜合多宗資料瞭解到,海底撈全資的上海海悅投資持有安徽訊飛智元信息科技41 .3%股權,該公司為科大訊飛的全資子公司;另外海底撈還是雲鋒股權投資中心、海悅投資、海景林羲域投資中心的間接出資人之一,這些公司的關聯方包括了騰訊商業、巨人網絡、科大訊飛、韓都衣舍等;另外,該公司還是2010年上市的和邦股份、2015年上市的宏圖物流的背後股東。
被多宗食品安全問題“纏身”
在上市之前,海底撈的負面消息亦日漸增加,自從去年8月,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和太陽宮店老鼠爬竄、餐具清洗不到位等問題被曝光之後,海底撈就被相繼曝出數宗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問題。
據南都記者瞭解到的最新消息,8月16日,消費者李女士在昆明海底撈欣都龍城店就餐時,小孩出現嘔吐症狀,而她吃到一半發現蘸料內有“類似小蟑螂”的蟲子,對此情況,海底撈該門店高姓負責人隨即向李女士致歉並免單和賠償,但遭到對方拒絕,而該名消費者更要求“海底撈賠償100萬元”。
不過上述高姓負責人則向媒體表示,經第三方機構進行蟲害消殺和檢查後,涉事門店均未發現蟑螂和其他蟲害痕跡,另外她還透露,公司發現該消費者在此之前曾在海底撈其他門店有過同樣的舉動,“今年1月份她在海底撈昆明金鷹店聲稱發現蟑螂卵,並提出300萬元的賠償”,對此海底撈方面亦就此事報警。
針對此事最新調查進展,南都記者亦向海底撈方面進行採訪聯繫,但同樣截至發稿前,該公司仍未就事件進展作出回應。
同樣在今年6月,北京有消費者在海底撈勁松店發現蘸料中有蒼蠅情況,隨後海底撈展開自查,承認錯誤並向消費者致歉,與此同時在6月24日對涉事門店進行停業整頓,並公佈相關整改措施。
除被消費者投訴食品安全問題外,南都記者亦留意到,海底撈曾陷入過“侵權”風波,今年6月,音樂製作人林海以“海底撈門店侵犯音樂著作權”為由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隨後海底撈方面承認“因未能及時續約而繼續使用林海的音樂作品”,並向林海致歉,而就該案件進展情況,南都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瞭解到,目前這一官司已經不在海底撈的法律訴訟範圍內。
食品安全會否成上市後“地雷”?
當然,除被消費者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外,“自曝”門店食品安全亦是海底撈的運作“慣例”。
在海底撈今年6月和7月的《食品安全檢查的處理公告》通告中,南都記者統計後發現,這兩個月來海底撈共出現27次食品安全風險事件,事件多為原材料過期、後廚環境差及員工操作不規範等,例如7月16日海底撈佛山一店配料房下水道蓋板有黑色積垢,隨即就遭到海底撈內部處罰。
那麼這些自查公佈的食品安全信息,是否會從消息面上影響海底撈上市後股價?
“一般而言,這些自查公佈的食品安全信息,對其上市後股價影響不會太大。”廣東一證券分析師向南都記者表示,實際上及時公佈自查信息屬於公司內部治理正常的一種體現,而且海底撈所有門店均採用直營模式,這加大了對門店的食品、服務的直接管控力度,提高顧客滿意度,也提高了公司更好地把控食品安全的風險;同時他還表示,自今年部分醫藥、食品等上市公司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後,及時對外界公佈產品安全質量可能會成為相關上市公司的“常態”。
“當然,食品安全對於餐飲企業而言系一條紅線,如果出現大規模群體性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則有可能對海底撈的股價造成較大波動。”上述分析師還表示,結合目前宏觀面以及餐飲行業現狀來看,海底撈上市後前景如何,目前“仍不明朗”。
上市餐飲公司業績不容樂觀
今年上半年涉及餐飲概念的上市公司,業績都不是“太好看”。
隨著餐飲上市公司半年報的發佈,南都記者發現,多數上市餐飲公司餐飲業績不容樂觀,出現增速緩慢甚至虧損等情況。
1997年上市的西安飲食於8月21日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其上半年營業收入2 .54億元,同比增長1 .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 0 5 .1 9萬元,同比下降了88 .18%,按公司期末總股份計算,每股收益- 0 .0041元。在各分行業的收入中,餐飲收入1 .67億元,同比增長0 .79%.報告稱,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可能為虧損,原因主要是受國家宏觀經濟業績預告的說明、經濟環境和政策以及公司轉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
於2007年上市的傳統餐飲品牌全聚德半年報數據也不太好看,其在今年8月20日發佈了20 18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聚德營業收入8.76億元,同比增長1.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 .78億元,同比增長1 .29%.雖然營業收入實現了1 .43%的增長,但從收入佔比上來看,餐飲收入6 .3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72 .19%,同比減少了1 .86%.而各地區的上半年收入除了北京地區基本不變,重慶、鄭州、上海等地區有較大漲幅以外,青島、無錫、合肥、常州、南京、新疆、大連、揚州、長沙等大部分地區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滑。關於上半年業績增速緩慢的原因,報告中並未提及。
南都記者看到,就在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發佈的餐飲行業數據也顯示餐飲市場增長乏力。該局8月14日最新發布數據顯示,雖然2018年1-7月,全國餐飲收入22800億元,同比增長9.8%;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5146億元,同比增長7.0%.但中國烹飪協會認為,1- 7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增速相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4個、1.5個百分點。對此,中國烹飪協會分析,由於人工、房租、社保、殘保金、第三方外賣外送服務平臺費用等各項成本不斷攀升,涉企收費尚無明顯變化,餐飲市場表現增長乏力。
閱讀更多 餐飲品牌策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