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與趙簡子的用人之略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藏昭伯與郈昭伯在魯昭公的支持下,突然向季孫意如發難並攻入平邑。無可奈何的季孫意如主動請罪,而魯昭公必殺之而後快。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深知唇亡齒寒的孟孫何忌、叔孫不敢協助季孫意如向魯昭公發起反攻,最終季孫意如轉危為安。在這場鬥爭當中,季孫意如的一位家臣逐漸嶄露頭角並登上魯國的政治舞臺,他就是陽貨。

齊景公與趙簡子的用人之略

定公五年(前505年),季氏少主季孫斯代父而立。陽貨以為天賜良機,開始野心勃勃地實施他的計劃。他先是利用費宰子洩對季孫斯的寵臣仲梁懷的不滿驅逐了仲梁懷,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不僅趕跑了政敵,而且削弱了季孫斯。隨後,陽貨又囚禁了季孫斯,並向他提出掌控季氏內外大權的要求。未得到應允,便殺掉季孫斯的堂兄弟以示恐嚇,迫使季孫斯就範,首開魯國陪臣執國命的先河。

之所以能夠從一名普通的家臣,一躍而成為執國命的陪臣,這和陽貨出色的政治才能是分不開的。為鞏固根基,陽貨黨同伐異,廣樹親信,甚至將“三桓”的庶子季孫寤、叔孫輒也拉攏過來,並把鄆邑作為處理政務的根據地。策劃廢立“三桓”的政變失敗後,陽貨劫持定公不得,據守陽關不成,最後出奔齊國。

齊景公與趙簡子的用人之略

到了齊國後,賄賂權貴,培植勢力,再加上獻城之功,陽貨深得齊景公的欣賞和重用。被趕出了魯國的陽貨並不死心,總希望有一天能夠捲土重來,他不時勸齊景公攻打魯國。鮑文子勸諫,希望景公看清陽貨的嘴臉將他抓捕,聰明的陽貨聲東擊西,竟巧妙地逃脫了齊國的抓捕來到晉國。

趙簡子欣然接受陽貨,並任命其為首輔。孔子知道後為趙簡子捏了一把汗:“趙氏其世有亂乎!”趙簡子的左右勸誡他:“陽貨善於竊取他人國政,怎麼能讓這樣的人來當首輔呢?”趙簡子不以為然,說:“陽貨竊取的是可以被竊取的政權,如果他要竊取趙氏的政權,我將它固守好就是了。”其實,趙簡子十分了解陽貨的為人,更知道他是治國奇才。

齊景公與趙簡子的用人之略

在趙簡子的支持下,陽貨進行了一系列的成功改革,使得趙氏家族的實力和影響蒸蒸日上。起初,陽貨依舊故態復萌,不時做一些“小動作”。一天,趙簡子將記錄陽貨罪行的奏摺給他看。陽貨看後嚇出一身冷汗,自知遇到強主,從此一心固守家臣本分。在陽貨的盡心輔佐之下,趙氏終於成為晉國最強大的世卿。

同樣都是陽貨,在季氏那裡,飛揚跋扈,操弄國柄,成為竊國大盜;在齊景公那裡,野心勃勃,蠢蠢欲動,成為過街老鼠;到了趙簡子這裡,卻能固守為臣之道,一心輔佐趙氏,最終幫助趙簡子成就一番霸業。原因很簡單,趙簡子瞭解人才,敢用人才,更深諳馭人之道。

竊國之大盜,治國之奇才,看似水火不容,其實正是矛盾的一體,只有正確地瞭解人才,重用其才,做到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