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的源头 红二十五军突围的地方,没想到双峰竞秀美景如画

在我眼中,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只是当地诸多乡镇中的普通一员,及待我走进横涧,亲吻过它的每一寸土地,方才惊讶地发现,横涧原来如此特别。

人猿揖别在横涧上演

研究卢氏,我发现一个秘密:但凡地名带"涧"的,无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例如涧西、涧底、涧北,均为原始部落重要遗址,都有重要文物面世。有涧就有水,古人逐水而居,尤其两河夹角的高台地,背山面水,山环水绕,自然是原始先民的首选地。

河洛文化的源头 红二十五军突围的地方,没想到双峰竞秀美景如画

1956年冬,快过年之际,不少百姓上山挖龙骨化石到收购站卖,以补贴家用。那时在县文化馆任职的我的父亲牛树森从中选出标本,寄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年刚过完,周明镇教授就带着几十名大学生来了,在横涧乡营子村王家坡(当时叫孟家坡)发掘三个月,出土了犀牛、三趾马、肿骨鹿、卢氏兔、洛河中兽等30多种动物化石标本,其中最重要的是挖出了"跗猴"牙齿化石,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灵长类代表,是研究人类进化的珍贵实物标本。因在卢氏出土,即命名为"卢氏跗猴"。

1976年,父亲在西街碰见一位卖化石的老人,他家住横涧乡锄钩峪刘家岭。父亲把他引到文化馆,把化石倒出来,拣选出一些珍贵标本。听他说曾挖到两个人类头和手化石,卖到了收购站,父亲便和当时的文化馆馆长李金玉一起,在外贸收购站龙骨堆中拣选3天,找出了大象、剑齿虎等重要标本。1980年,经中科院古人类专家贾兰坡鉴定:他们捡出的化石中,有几枚距今1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是真人,是直立人,因在卢氏出土,专家命名为"卢氏智人"。

"卢氏跗猴"化石和"卢氏智人"化石的出土,再和卢氏出土的恐龙龙骨、恐龙蛋化石一链接,专家立马得出结论:卢氏是人猿相揖别的地方,是河洛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河洛文化的源头 红二十五军突围的地方,没想到双峰竞秀美景如画

革命火种在横涧点燃

1932年11月19日,红三军1.5万人在军长贺龙、军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抵达卢氏县横涧乡。当晚,红旗高插青山岭,军营驻扎在韩家山、李家山、杜家岭、青山岭跟一带。红军打土豪,接济穷人,使卢氏山区的穷苦百姓,第一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1934年12月4日,红25军3000将士北上抗日,抵达卢氏县叫河(现属栾川县),在身陷敌军重围、面临灭顶之灾的情况下,红军派出的手枪团突围,他们在横涧千佛窑一带巧遇小货郎陈廷贤,是他挺身而出,将红军带出重围。

1939年9月上旬,卢氏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横涧乡营子村诞生。9月中旬,中共卢氏县委在横涧乡营子小学正式建立,在莘塬大地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熊熊火炬。

回顾从红军征战到卢氏剿匪,横涧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如今,老区人民再蒙党恩,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从而在横涧山川吹响了精准扶贫的战斗号角。

河洛文化的源头 红二十五军突围的地方,没想到双峰竞秀美景如画

好山水好景致旧貌新颜

提起横涧乡的名胜佳景,首推熊耳山。熊耳山是横涧乡的脊梁,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水经注》载"双峰竞秀,望若熊耳",山因此得名。传说太上老君从此经过,坐在山顶穿鞋时将山压歪,故有"歪嘴山"之称。

离熊耳山景区不远,便是藏兵对阵的棋盘山。棋盘山位于横涧乡薛家沟村,主峰海拔1200余米,巍然大气,高耸入云,山脊窄狭险峻,令人望而生畏。棋盘山与舍身崖之间有一道石壁,远远看去,好似楚河汉界,于是得名棋盘山。

除了青山丽水,横涧乡最美的风景当是红叶奇观。

每到金秋十月,在横涧乡南孟峪一带,红叶满山,游人如织,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更感恩四季变化带来的视觉享受。

此外,横涧乡的梅花培植已经形成观光产业,由此带动的梅花艺术节,活跃了群众,繁荣了乡村,把一个有品有味的新横涧,装扮得无比靓丽,活色生香。

横涧乡从"卢氏智人"的蹒跚脚步中走来,从红军血与火的洗礼中走来,从精准扶贫的时代大潮中走来。

河洛文化的源头 红二十五军突围的地方,没想到双峰竞秀美景如画

河洛文化的源头 红二十五军突围的地方,没想到双峰竞秀美景如画

当我走进横涧、了解横涧之后,一边是惊讶,更多的是感动。

当下的横涧乃至卢氏,确实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出于横涧乡的沟沟岔岔,行走在熊耳北麓、洛水南岸,我亲眼看到:漂亮的三淅高速穿山而过,企盼的蒙华铁路正在建设,代家村、薛家村、马窑村、衙前村、营子村等,一个个扶贫搬迁安置点依山傍水、美丽大气;淤泥河、青山村、碾盘村、横涧村等,一个个"深闺美女"正亮丽无比、魅力四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