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人打了李鴻章一槍,讓大清多花兩億白銀,李鴻章卻很高興

甲午戰後,慈禧任命直隸總督李鴻章前往日本,擔任對日談判的全權大臣。李鴻章於1895年3月19日抵達日本司港,日本政府為李鴻章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給足了李鴻章的面子。李鴻章看到日本人的表現,對接下來的談判充滿了樂觀,他甚至覺得日本人應該很好對付,殊不知從他踏上日本土地的這一天起,就已經陷入了日本人的圈套之中。

這個日本人打了李鴻章一槍,讓大清多花兩億白銀,李鴻章卻很高興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歡迎正是圈套的開始,3月20日,李鴻章到達馬關春帆樓開始了第一輪談判,日方的主要談判代表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談判剛一開始,李鴻章真誠的表達了停戰的想法,但伊藤博文卻故意岔開了話題,不談停戰,目的就是不讓李鴻章安心,為最大限度的勒索賠款做出鋪墊。

第二天,伊藤博文終於露出了豺狼本性,對李鴻章表示停戰可以,但要清朝賠款三億兩白銀,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給日本。李鴻章一聽這種條件,氣得差點吐血,他無法做出決定,只好要求伊藤博文給他三天的考慮時間。

談判結束後,李鴻章馬上給總理衙門發去了電報,他認為停戰條件過於苛刻,實在難以應允。清朝收到電報後,慈禧和光緒也覺得日本欺人太甚,清朝內部本來主和派已經佔了上峰,但看到這種停戰條件,也都不敢開口了。從此,主戰派聲勢大振,紛紛上書要和日本血戰到底。

這個日本人打了李鴻章一槍,讓大清多花兩億白銀,李鴻章卻很高興

總理衙門隨即發電告知李鴻章,割地應以一地為斷,賠款以萬萬兩為斷。可見清朝的底線是割讓一地,賠款數額為一億兩白銀。以上是總理衙門給李鴻章發去的絕密電報。但清朝只知道發電,卻對電報的譯法一竅不通,殊不知他們的往來電文,早已被日本破譯,這些絕密消息,伊藤博文甚至比李鴻章看到的還早。

三天過後,在第三次談判中,李鴻章竭力和伊藤博文討價還價,即便伊藤博文已經得知了清朝的底線,但他就是咬緊了這些條件,表示一毛都不能少。事實上,此時的日本已經成了強弩之末,日本的國庫中早已空空如也,他們雖然打敗了北洋水師,但想和英法聯軍那樣攻入京城,無異於天方夜譚,小日本根本沒這實力。

伊藤博文在這種時刻仍能理直氣壯,其實就是在詐李鴻章,讓李鴻章產生一個日本仍能再戰的假象。為了把假象做得更真,伊藤博文又煽動普通日本人反對停戰。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返回行館,這時一個日本激進分子,突然竄出,打了李鴻章一槍。

這個日本人打了李鴻章一槍,讓大清多花兩億白銀,李鴻章卻很高興

事後,伊藤博文裝作不情願的樣子,答應減去一億兩白銀的賠款,所以很多人覺得,李鴻章捱了一槍,等於給清朝省了一億白銀。我想說,這種想法實在是天真的不可救藥。因為這個行刺的刺客很可能就是日本政府一手安排的,為的就是讓李鴻章知道日本民間是反對停戰的,也給日本一個減少賠款的正當臺階。否則堅持三億白銀,談判只能最終破裂,這是日本人不想也不願看到的。

當然日本政府安排殺手沒有確切記載,但至少有三點理由,第一,殺手的手槍中共有五發子彈,如果他想殺李鴻章,破壞和談,為何只放了一槍,而且並沒有打中李鴻章的要害。第二,刺殺事件發生在24號,30號刺客就被判了無期徒刑,就好像計劃好一般,而且在1907年,這名刺客就被明治天皇特赦出獄,逍遙的度過了後半生。第三,刺殺事件發生後,伊藤博文馬上應允可以減少一億兩賠款,而在前一天他還信誓旦旦的說,條件不可改變。

可見這場刺殺很可能就是日本人一手策劃的陰謀,他們明明已經無力再戰,卻仍要把停戰導演成日本對清朝和對李鴻章的寬恕。這場刺殺正好使日本有了這樣的一個臺階。假如沒有這場刺殺,那麼談判很可能會破裂,戰爭也就會持續,日本不僅得不到兩億賠款,也定會落得一個客死中國的結局!可嘆李鴻章捱了一槍,還在為省了一億白銀而高興,殊不知伊藤博文心裡早已笑開了花,實在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