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類信託 上周發行規模環比增長35%

近期,中央要求加強基礎設施補短板,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及融資平臺資金缺口有所增大,基建融資需求提升,而且目前收益率也相對較高,帶動了基礎產業類信託成立規模加快。

政信類信託 上週發行規模環比增長35%

基礎產業類信託在2018年下半年有望企穩。

數據顯示,上週(8月20日-26日)基礎產業領域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環比增長35%。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中央要求加強基礎設施補短板,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及融資平臺資金缺口有所增大,基建融資需求提升,而且目前收益率也相對較高,帶動了基礎產業類信託成立規模加快。

上週環比增長35%

上週(8月20-26日)基礎產業類集合信託規模共計發行了66.99億元,環比增長35%。若從2018年8月份計起,基礎產業類信託共發行147單,規模共計257.44億元,平均年收益率8.65%,而7月同期基礎產業類信託發行151單,規模總計僅203.51億元,平均年收益率8.36%。

中國信託業協會的另外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基礎產業類信託規模為3.11萬億元,累計新增項目佔比6.91%,較2017年4季度末下降1.39%。在各類別信託中,基礎產業類信託吸金能力排名第一。

從近期集合基礎產業信託發行來看,呈現震盪上行趨勢,表明地方基建投資對資金需求較大,基礎產業信託項目風險逐步得到釋放。

記者發現,目前基礎產業項目的收益情況也有所上行。在8月份發行的各種信託類型中,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收益率最高,為8.65%,甚至高於股權類信託的8.42%和房地產信託的8.28%。

目前,基建對平臺資質、土地抵押等的要求比較高。同時,基建類信託產品收益率上漲非常快。

從下一步的國家佈局看,要把補短板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要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

“此外,8月23日,國務院召開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會議,要求促進西部地區發展,保持西部經濟穩中向好;要求西部地區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下半年,隨著政策落地,隨著項目審批的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有望發展,促進信託產品的發行。”

提速空間還有多大?

近兩年,基礎產業類信託產品經歷了由“高歌猛進”到“平穩過渡”的過程。

那麼,在今年8月份信託的提速,基礎產業類信託未來增速空間有多大?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基建投融資需求仍有較大空間,但是傳統基建類信託模式發展空間有限,尤其是資管新規後,老產品發行空間有限,未來該類業務一方面需要加強公共私營合作制(PPP)、基礎設施產業基金等新業務模式轉型,另一方面還需要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加快設計新產品模式。

下半年基建投資的回暖會帶動基礎產業信託融資需求的增加,但受政策影響回升幅度有限,預期投資收益也有所回落;未來選擇政信產品時仍需重點關注一些熱點地區的信託項目。

2018年基建投資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可能與2017年持平甚至略低於2017年。未來,基礎設施建設還將釋放巨大能量,基礎產業信託的發展將與其緊密結合,為基礎設施和產業的投資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傳統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投向鐵路、公路、橋樑隧道等領域,傳統的投融資模式是與傳統基礎設施投資這一偏“硬件”的風格相適應的。在未來的產業變革中,無論傳統互聯網服務還是興起中的物聯網、雲計算等都需要龐大的基礎建設和初始資金投入。對於這些新的領域,基礎產業類信託需要採用新的投融資模式,積極佈局,以贏取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不同交易方式下,信託公司可以承擔多種角色,發揮重要作用。傳統模式中,信託公司以債權模式介入PPP項目,基於項目現金流提供PPP項目貸款;在“股+債”的模式中,信託公司參與PPP項目能夠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未來信託公司與政府、產業資本合作發起設立PPP項目基金的模式也將被廣泛運用,此時信託公司的角色既可以作為有限合夥人參與PPP項目基金的發起設立,也可以擔任項目基金的管理人,信託公司參與PPP項目的業務模式將更加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