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傳帶火非遺 富察皇后成「帶貨王」

最近,兩部同類題材連續劇《延禧攻略》《如懿傳》的正面對壘攪熱了暑期熒屏,雖然兩部清宮劇都有不少繞不開的槽點,但讓很多觀眾沉醉其中的,還有是劇中嬪妃宮女頭上的絨花、點翠,手中的緙絲團扇,腕上的花絲鑲嵌手鐲,以及用各種技法手繡的宮衣,在劇中展現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讓很多年輕人瞭解非遺、瞭解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匠心,也算讓一直飽受爭議的“宮鬥”劇沒有敗絮其中。

延禧攻略如懿傳帶火非遺 富察皇后成“帶貨王”

皇后“代言”網上絨花賣斷

以往提到清宮劇,腦海中總是浮現出碩大的旗頭大拉翅、大多的絲綢牡丹花以及製作並不精良的“義烏小商品”般的金屬釵環,但在《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絨花飾物第一次出現在清宮劇中,以至於多數網友並不認識,最初的彈幕還戲稱娘娘宮女頭上戴的是“多肉”。

絨花諧音“榮華”,寓意著吉祥富貴,早在唐代就是宮廷貢品。絨花不大,但是製作手法卻十分特殊:要先用蠶絲染色成絨,再用鋼絲勾條,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並且至今沒有辦法用機器生產。在2006年,絨花被江蘇省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延禧攻略》中,所有的絨花頭飾都是請來“南京最後的絨花匠人”趙樹憲和他徒弟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實物一比一手工所制,以前只能在故宮看到的“搖錢樹”、“福壽三多”,都逐一展現在了克勤克儉、不喜珠翠的富察皇后頭上,一眾宮女頭上也都插上了小朵絨花髮飾。同樣在《如懿傳》第十集中,太監李玉將一朵小巧的絨花送給如懿身邊沉靜善良的宮女惢心,不但給了絨花一個大大特寫,還借臺詞說出了戴絨花“討好彩頭、榮華高升”。

因為皇后娘娘的“代言”,絨花這個幾乎消失在現實生活中、或是隻存在於一些非遺展示活動上的技藝開始迅速火爆。記者聯繫到絨花的另一發源地揚州的絨花傳承人——90後姑娘徵珊珊,她的淘寶網店的絨花目前已經“火”到了只接受預定,而且工期已經排到了半年甚至是一年後。“比如故宮和富察皇后同款的‘搖錢樹’,因為製作工藝太複雜我們現在已經不接受預定了,一個技藝嫻熟的老師傅,做一個‘搖錢樹’就要至少20天。”

徵珊珊告訴記者,歷來制花業發達的揚州,作坊林立、藝人眾多,派系豐富、各成特色。《紅樓夢》裡就有這麼一段:周瑞家的分別給王熙鳳、林黛玉、賈家三位小姐送宮花。這裡的“宮花”就是絨花。但絨花曾經的銷售盛況,只存在徵珊珊的記憶裡:徵珊珊的父輩就經營著制花廠,當時,各大制花廠的訂單一度遠銷海外,廠裡最鼎盛的時候工人就有一百多人。由於外貿出口商品外形單一、訂單價格被不斷壓低,揚州很多傳統制花廠的經營都難以為繼,徵珊珊看著周圍製作絨花的手工藝人一個個轉行,揚州絨花這門技藝也逐漸被遺忘,。“每次回家,就看到爸媽和一個師傅在做,完全沒有人氣。”

而今,隨著影視作品和時尚潮流的不斷推廣,絨花這一傳統手工藝終於迴歸到國人的視野中。“《延禧攻略》播出之後,來找皇后娘娘同款、瓔珞同款的顧客特別多,還有人乾脆就來找我們希望能學習絨花製作。”,徵珊珊說,最近,電影版《紅樓夢》劇組也找到她為劇組製作了多株絨花飾品。

絨花藝人們也在嘗試打開絨花工藝的邊界。徵珊珊與母親就曾創作了絨花作品——禮帽,一把將絨花與書法相結合的扇面,吸引了不少設計師前來合作。此前,趙樹憲大師還與設計師張雷合作,在為愛馬仕設計的一個羽毛牽起絲巾的櫥窗創意中,用絨花工藝打造了長達1.6米的羽毛。這也讓年輕人們逐漸意識到,其實外國的奢侈品遠沒有我們傳統手工藝來得珍貴。

延禧攻略如懿傳帶火非遺 富察皇后成“帶貨王”

打籽繡

緙絲師傅跑去故宮參考原件

不少網友表示,觀看《延禧攻略》的一個最大感受,就是感覺劇中的一幀幀畫面都猶如工筆人物圖活動了起來。其實,《延禧攻略》裡的很多服飾化妝道具就都參考了各種史料古畫,劇組對服化道的要求也是儘可能接近歷史並經得住推敲考證。

為了做到“神還原”,劇中富察皇后的洛神造型,參考了臺北故宮收藏的元代《洛神圖》,吉服參考的是“緙絲石青地八團龍棉褂”,高貴妃的珍珠雲肩參考的是慈禧的照片,選秀之日穿的則是“石青紗綴繡八團夔鳳紋女單褂”。純妃日常穿的黃色便服,與乾隆時期的“黃色折枝花蝶紋妝花緞衣料”如出一轍。

被“五毛錢道具”辣了眼睛的觀眾也被《延禧攻略》的服裝精緻程度“洗了眼睛”,因為劇中演員的服裝是眾多手藝老師傅親手製作,甚至還找到了故宮博物院專門進行文物修復的匠人,在服裝道具中融入了手推繡、盤金繡、打籽繡、緙絲等民間工藝。手推繡表面明顯凸起,紋絡清晰立體;盤金繡主要用於龍袍、官服,作品金碧輝煌、雍容華貴;打籽繡主要運用於蘇繡,是中國刺繡傳統針法之一,它用線條繞成粒裝小圈,繡一針,形成一粒“子”,堅固耐用,裝飾性強……種種可謂匠心備至。

行事浮誇的高貴妃除了“慈禧同款”的珍珠衫,不離手的一把團扇也讓網友大呼精緻。這柄扇子的全名是“紅色緙絲海屋添籌圖烏木雕花柄團扇”,海屋添籌的圖案比喻神仙增壽,祝福長壽。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稱的緙絲手藝則是請來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傳承人——顧建東先生作為指導,他複製的這把團扇是參考了故宮延禧宮中陳列的團扇原件。加上劇中繡坊裡的織布機、緙絲機、刺繡的架子都是如假包換的真傢伙,讓人立刻就有了穿越感。

與絨花、緙絲比肩的還有後妃們頭上的點翠首飾。點翠工藝在清宮劇中並不鮮見,《甄嬛傳》中華妃娘娘、《延禧攻略》裡高貴妃、嫻妃、純妃、嘉嬪,《如懿傳》中諸多后妃,一襲點翠飾物將極盡奢華展露無遺。例如在《如懿傳》中,曾經的“嬛嬛”已經榮升為太后,扮演者鄔君梅在劇中氣場強大,頭上的點翠就非常多。

點翠使用的是翠鳥頸部的羽毛,因其羽色亮麗,常被鑲嵌在金子或鎦金製作的金屬底座上。在《珠翠光華:中國首飾圖史》中詳細地描述了點翠工藝: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託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永不退色。

不少網友發現《如懿傳》中雖然美飾如雲,但如懿大婚時皇后贈予的一個手鐲卻給了特寫的待遇。這鐲子對後面劇情的發展還有推動,但眼尖的人們早已發現這手鐲正是“燕京八絕”之一的花絲鑲嵌。在清宮劇中,皇家后妃佩戴花絲鑲嵌的首飾可以說是非常合時宜,清代金絲鑲嵌業分工更細,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全行業分為實作、鑲嵌、鏨作、攢作、燒藍、點翠、包金、鍍作、拔絲、串珠等11個專業。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它是用金、銀等材料,鑲嵌各種寶石、珍珠,或用編織技藝製造而成。花絲鑲嵌工藝以北京、成都最負盛名,大致分為兩類:花絲,是把金、銀抽成細絲,用堆壘、編織技法制成工藝品;鑲嵌則是把金、銀薄片錘打成器皿,然後鏨出圖案,鑲以寶石而成。

延禧攻略如懿傳帶火非遺 富察皇后成“帶貨王”

清代後宮御用團扇

“經典重現”並不容易

在電視圈,有過一個很戲謔的說法叫“於正色”,就是紅、黃、綠,甚至各種熒光色等飽和度極高的顏色強烈碰撞。但《延禧攻略》在色調方面走了復古風:偏暗的調色,和低飽和度的畫面,沉穩大氣,被網友稱為“莫蘭迪”的高級配色。但也有網友考證,《延禧攻略》裡的配色高度還原了乾隆時期的真實情況,但絕不是“莫蘭迪色”,因為這位叫做莫蘭迪的藝術家生活在19世紀,而大清則是在17-18世紀,所以“延禧色”絕對是“國產”。

比如,瓔珞在秀坊時穿的一身粉色衣服,就是中國傳統色的“肉粉”和“十樣錦”,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惲壽平畫的紫薇花中就可以看到這樣的顏色。再比如瓔珞當了長春宮大宮女時穿的服裝的主色調就是國畫中常見的蟹青和月白,蟹殼青加上月色白,冷色系的搭配讓瓔珞告別了初入宮時的萌和猛,多了一份沉穩和淡定。晉級令妃後,瓔珞的衣著顏色更富貴了一些,一襲瑪瑙加硃砂色的宮衣是她日常主色。在國畫裡,兩色都有王權象徵,用它們表現的繪畫作品亦顯華麗、高傲。

再如網友戲稱的“壞人一身綠”,這個綠色也絕不簡單。爾晴做了一等公爵夫人後穿的服裝就是國畫裡的粗晶皂加上墨綠,粗晶皂的色彩由皂色結晶而成,經常會在國畫裡作為底色而使用,墨綠的加入更顯沉穩和深不可測。

《延禧攻略》剛開播時還有網友吐槽,為什麼堂堂大清皇后穿得如此樸素,其實在歷史上,清朝後宮嬪妃們的衣服,從正式到休閒,分為禮服、吉服、常服、便服。妃子們一般只有在重大節日或者冊封禮上才會穿。吉服比禮服要簡約,但也相對隆重,比如富察皇后的荔枝宴上穿的就是吉服。常服的款式更為低調,一般都是石青色,也就是接近黑色,而且沒什麼花紋。便服可以說是后妃們的休閒裝,款式隨意多樣。所以《延禧攻略》的造型設計師宋曉濤表示,他們查了各種資料,發現乾隆年間的衣服比較素,並沒有以往影視劇中那樣隆重、鮮豔、花哨。

也有評論指出,《延禧攻略》把清晚期的服裝風格提前到清中期,《如懿傳》的服裝設計則有意將清代三百年曆史服裝潮流流變,濃縮到乾隆朝六十年裡。其實,乾隆時代的清宮服飾要按照歷史還原是很有難度的,難度不在於花費的成本,而在乾隆在位時間太長了,足以經歷好幾個完全不同的潮流;同時乾隆在位期間服飾在禮制上是確立期,清代服飾制度直到乾隆年間才正式確定,在潮流上卻是轉變期,從原本簡便束身向繁複寬鬆轉變。對於影視劇來說,同一批演員,既要表現年紀的變化、身份的變化,同時還要兼顧時代變遷,而且要根據場合不同整理出系統的服飾,這難度不是“可想而知”,而是“想象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