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不就为了买房吗?”|没房的日子有多惨……

人生很重要的一步在于,

我们要明白:

拼命,并没有用。

格局,早就锁定了胜局。

工作了好几年了,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奇怪的现象:

同事们都在聊买房的问题。

在我的认知中,买房这件事很美好,很遥远,也很残忍,生生地将现实撕扯开——

多少年轻人,拼了一辈子都买不起房。

“我工作,不就为了买房吗?”|没房的日子有多惨……

离题了,还是回到同事身上。办公室里有两个女同事定亲了,关键是,她们都买了房。

一个在家乡买,一个在城郊买。

广州市中心的房价已经直逼5万了,城郊的房价想必也低不了多少,我们都很好奇她们怎么下得了决心买房的。

“没办法,不买房,我爸妈不同意他娶我。”

“总是要买的,难道以后要一直租房住吗?”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买房就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梦想。

没买房,仿佛这辈子白白努力了...

没买房,甚至不敢结婚,不敢跟别人说未来...

没买房,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难怪最近的微博热搜都是#90后不敢结婚#、#90后为何不愿生娃#,原因很明显了:

没钱+没房子=没未来

恋爱的成本已经不低了,结婚的代价更大,包括买房买车,生孩子养孩子,还有长达几十年的生活费等等。

种种负担,让“越来越穷”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拥有一套房子,是抵达人生巅峰的幸福。

但为一套房子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

为了能买一套房,当代年轻人有多拼命,有多努力,你可能想象不到。

就拿我同事的老公来说,这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他变得沧桑,整个人像老了十几岁。

刚认识他时还是个公务员,铁饭碗,人人都羡慕的工作,只可惜工资确实少了点,只有4000+。

所以他不顾大家的反对辞职了,去跑业务,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多挣些佣金。

不仅如此,他早上跑业务,晚上回家还给各种公司做程序,做外包业务,一个月也能挣个2万+。

“我工作,不就为了买房吗?”|没房的日子有多惨……

就这样拼了快5年,同事和他老公总算凑够了总数,买房的当天,家里人同意他们结婚了。

蒋方舟曾在《圆桌派》发表这样的观点:

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反而是大家都渴求的、特别有安全感的生活。

也就是说,很多年轻人都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条流水线:

工作——攒钱——付首付——结婚——还房贷——生子——打拼——退休

从另一个侧面看,很多人心中的安全感,来自于房子。

在网络上,很多网友都把买房称为“购买安全感”

真正把房子买到手了,感觉居有定所,有了一个立足之地。

不少“北漂”、“上漂”把一生的目标定为“在当地买一套房”:

从前一直觉得自己是异乡客,真的买房了,才觉得自己有了立足之地。

这就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共同认知,他们普遍认为,安全感是买来的。

工资高了,生活需求满足了,也就有安全感了...

钱存多了,终于买得起房子了,也就有安全感了...

与其把钱拿去买保险,不如就放在身边,有钱傍身就有安全感...

很现实,也很心酸,没房的日子确实很惨。

为了挣钱,为了买房,年轻人已经在拼命这条路上走了很久。

生活很难,没钱根本万事不通,只能把钱当做最高价值,为了实现这个价值,除了拼命,还是拼命。

就像一个陀螺围着一个圆点不停地旋转,我们以“金钱”为圆点,以拼命为轨迹,争做一个永动的“陀螺”

别和我谈理想,我工作就为了赚钱...

我要钱就好了,理想又不能当饭吃...

除了挣钱还是挣钱,除了拼命还是拼命...

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根本停不下来,他们一直摆脱不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是工资、存款,就是户口、购房,马不停蹄,解决完一个问题立刻遇到下一个问题。

年岁增长之后,更是遭遇“中年危机”的悲情色调:

工作危机负担重;

健康危机负担重

房贷加身负担重;

小孩升学负担重;

年轻的时候,我们还以为问题终于迎刃而解的一天。

“我工作,不就为了买房吗?”|没房的日子有多惨……

可我们不得不认清真相,问题只会越堆越多,越来越难以解决。

微博上有个大V博主说了句很走心的话:拼命,是没用的。

累死累活,感动的只是自己,却根本无法改变现实。

现实就像扎根百年的树根,根本无法撼动半分。

拼尽了努力,拼苦了自己,甚至连生命都拼没了,却发现钱照旧存不了多少,房子照旧买不起。

这又何必……

不妨回到最初的问题:买房真的是必选题吗?

不买房真的会活不好吗?

36氪集团总裁冯大刚就鼓励租房,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以北京的一套90平房子为例,总价700多万,首付200多万,月供大约2万7,25年按揭下来总成本要1700多万。

还不如一直租房呢!

为了供房一直过穷日子,还是选择租房,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我们的挣钱能力,能让我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却未能买房的时候,租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像高晓松就一直租房,他完全有买房的能力,却不会把买房当做人生的唯一目标,终其一生都在为一套房子打拼。

可见,中国人把房子当做安居,当做扎根的思想已经过时,如果有能力,为何不为更好的生活拼一把。

把买房当做安全感,不就是把自己当做金钱的奴隶?

如果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只是为了供一套几十平的房子,几十年人生眨眼急过,能够享受的日子屈指可数。

真的划算吗?

人生的安全感,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也不在于有没有房子。

而是在于,我们对于未来还有没有期望。

有期待,才有努力;有努力,才有可能性。

一套房子,束缚我们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向往未来的灵魂。

如果可以,真的希望你不用为了买房汲汲营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