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少了,原因在此

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一项通报表示,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幅度减少。2018年,预计水稻种植面积4009千公顷,比2017年减少230.6千公顷,下降5.4%。

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少了,原因在此

“湖广熟,天下足。”古往今来,水稻是湖南种植的优势农作物。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湖南稻谷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一。

那么,今年水稻的种植面积为何会减少?

水稻种得少了,经济作物多了

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早稻种植面积预计为1238.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10千公顷,下降14.5%;晚稻种植面积1298.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01.6千公顷,下降13.4%。相比之下,中稻种植面积预计为1472.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1千公顷,增长14%。

水稻种植面积下降,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湘声报记者从省农业委员会了解到,多年来湖南水稻追求量产,水稻传统优势并没有成为湖南农业产业优势。而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目前产值约占湖南种植业产值的七成,成为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且面积仅为水稻的三分之一。

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少了,原因在此

湖南物种资源丰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各地重点不突出,导致产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和竞争力。针对这一现状,今年的中共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湖南将着重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适当调减双季稻生产,全年减少水稻面积300万亩,建设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1000万亩;新扩经济作物100万亩,选择10个县市区建设高标准外向型蔬菜基地、10个县市区发展特色果茶产业,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

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少了,原因在此

以长株潭为例,2018年三市种植结构调整实际完成57.3万亩,其中水稻改种高粱、玉米、红薯、大豆等旱粮作物19.2万亩,改种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38.1万亩。

休养生息,耕地持续轮作休耕

耕地休耕治理也是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

2014年,国家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湖南长株潭地区的170万亩耕地成为首批试点。2015年,省政协将“湖南耕地污染修复治理”列为当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并持续关注和助推相关工作。

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少了,原因在此

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随后,农业部配套制定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长株潭再次被纳入试点,初步规模为连年休耕10万亩。方案明确,通过连续多年休耕,同时采取施用石灰、翻耕、种植绿肥作物等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属钝化等措施,修复治理污染耕地。

湖南水稻种植面积少了,原因在此

2017年,省政府下发《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91万亩。

全省各市州陆续出台并发布了本辖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向省政府提交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了“辖区内土壤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不得增加,污染地块数量不得增加”的目标要求。

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表示,农民在土地上改种比较效益更高的作物,有利于增收;耕地轮作休耕,政府有试点补助,不会给农民的收入带来很大的影响。

END

文| 湘声报记者 许望桥

美编|张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